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法律学 » 正文

关于秦汉财产损害赔偿制度综述

2021-4-9 | 法律学

汉律沿袭了秦律的立法精神,相关规定更加明确和清晰,律云:亡、杀、伤县官畜产,不可复以为畜产,及牧之而疾死,其肉、革腐败毋用,皆其平贾(价)偿。入死、伤县官,贾(价)以减偿。③对于杀伤县官畜产的赔偿,律文的规定涉及到两种情况:第一,丢失、杀死、伤害官畜而不可再恢复的,以及放牧官畜而患病死亡,并且畜产的肉、皮革腐烂不可使用,侵害人应“平贾?价?偿”,即照价赔偿。在现实生活中,造成畜产伤亡的责任可能会牵涉到几个人,相关人员就要按责任的大小共同赔偿损失,敦煌悬泉汉简有这样一个实例:“传马死二匹,负一匹,直?值?万五千,长、丞、掾、啬夫负二,佐负一。”④传马死亡按律应赔偿,驿置的长、丞、掾、啬夫各承担二成,佐承担一成。显然,传马的死亡可能是由多人的原因造成,因此在追究赔偿责任时,所涉人员按责任的大小进行分摊。第二,侵害官有马牛畜产后,若能将死伤的畜产上交到县官,则可以再加以估价而减少赔偿数额。这是因为死亡的畜产仍有残存的价值,徐世虹教授认为:“可以推测,假设传马因杀伤或不当使用而死亡,损害人将死马及时交还官府,官府将其骨肉出售,在损害人的赔偿额中就应当扣除‘卖骨肉’所得”,⑤故本律才有“贾?价?以减偿”之赔偿原则,即若将死亡畜产交到官府,侵害人就可以减少赔偿数额。可见,汉律规定官畜因杀伤或不当使用而死亡,如不按规定将死畜及时上缴政府造成价值损失,放牧、使用人应按“平价偿”的原则赔偿损失,如能及时交还政府,则可以根据“价以减偿”的原则减少赔偿。

不当使用官马致其死亡,行为人应承担赔偿之责。在居延汉简中可见其实例。从著名的焦永偿马案,⑥可知当时对官马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不得擅自借用,否则将以坐赃为盗论处。按律法,行为人在使用官马时,若因不当使用造成官马伤亡,应当赔偿经济损失。该案中焦永使用官马传送警檄,令马疲劳过度,属于不当使用,本应依法赔偿,但其因执行紧急公务,况且该马是积劳病死,基于这两个因素,获认为应免除焦永的赔偿责任。

1、官物管理失职造成损失的赔偿

秦汉政府重视国家财产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官物管理法规,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承担的责任都有具体的规定。在官物管理中,核验物资数量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法律规定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核查物资的数量与簿籍登记之数是否相符,在核查中,若出现官有器物数量超出登记数,应及时上缴,发现不足数,相关人员应赔偿损失。秦简《效律》有这样原则性的规定:“效公器赢、不备,以赍律论及赏?偿?,毋赍者乃直?值?之。”①又:“官啬夫、冗吏皆共赏?偿?不备之货而入赢。”②即核验官有器物而发现超出或不足数的,按相关律文论处和赔偿,而赔偿之责由相关官吏共同承担。举例言之:“甲旅札赢其籍及不备始建国天凤三年十二月丁亥朔庚寅,甲沟鄣守候尉史宪敢言之。府记曰:米?少薄二百二十六斛六斗六升吏、候长傅育等当负,趣收责,会十二月五日官诣府对,使收责育等皆毕诣府叩头死罪敢言之。甲沟言米?少薄,尉史、候长傅育等当负,收责皆毕,遣尉史持□诣府。该简记载的是核验官府财产的情况。上级机构派官员检查下级部门的簿籍,核验官有财产中发现米?的实有数与籍上登记的数目不符,少了二百二十六斛六斗六升,根据汉法规定相关责任人应当赔偿不足数,故上级机关要求予以赔偿,并规定期限内完成赔偿上报。此份文书就是赔偿义务人所在的下级机关向上级报告赔偿完成的上行文书。

2、毁损官物的赔偿

在秦汉社会,对于毁损官物的行为,法律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不仅对行为人进行刑事惩治,还视其具体情况追究其赔偿之责,以填补国家损失。?1?毁坏官舍。秦律规定更改、拆建官舍定应报请上级批准,《徭律》:“县毋敢擅坏更公舍官府及廷,其有欲坏更也,必谳之。”⑥可见不经上级批准而擅改、拆毁官舍的行为是违法的,不过律文并未进一步规定如何追究擅改者的法律责任。汉初法律对此则明确提出擅改毁坏官舍的责任,法律规定:“县道官敢擅坏更官府寺舍者,罚金四两,以其费负之。”⑦即县、道官有擅自毁坏、拆改官府、官舍的,不仅要处予罚金者,入其赢旅衣札,而责其不备旅衣札。”③在具体核验中,如果发现甲的旅札数与簿籍上登记数不符,那么多余的应上缴,不足的应当赔偿。汉承秦制,《二年律令•效律》:“效案官及县料而不备者,负之。”④该律只是一个原则性条款,即要求核验官有财产,有不足数的,相关人员应当赔偿损失。《居延新简》所载实例,可印证该律的具体实施情况,简文如下:EPT6:53ABEPT6:54EPT6:58EPT6:61EPT6:62EPT6:65⑤刑,还要追究赔偿责任。而对于焚烧官舍,秦简《内史杂》规定:“有实官高其垣墙善宿卫、闭门辄靡其旁火、慎守唯敬。有不从令而亡、有败、失火,官吏有重罪,大啬夫、丞任之。”⑧又,《法律答问》云:“燧火延燔里门,当赀一盾;其邑邦门,赀一甲。”⑨二简均规定失火焚烧官舍,负有责任的相关官员和行为人应承担罪责或赀罚,但未言赔偿问题。对于焚烧官舍行为,汉律则分故意、过失两种情况追究其法律责任,《二年律令•贼律》:贼燔城、官府及县官集聚,弃市。燔寺舍、民室屋庐舍、集聚,黥为城旦舂。其失火延燔之,罚金四两,责(债)所燔。乡部、官啬夫、吏主者弗得,罚金各二两。⑩该律是关于对焚烧官舍、民宅等的惩罚内容。律文规定烧毁官私建筑物的行为依轻重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故意纵火焚烧城邑、官府及官府仓储的,处以弃市;第二,故意焚烧寺舍、民宅庐舍、仓储的,黥为城旦舂。这两种行为属于纵火罪,性质严重,因此给予刑事制裁,未要求经济赔偿。第三,失火焚烧官舍、民宅等。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处以罚金刑之外,行为人还应赔偿经济损失。由上可知,汉律将焚烧官舍界定为犯罪行为,一般对侵害人处以刑事制裁,是否同时承担赔偿责任则视侵害人的主观过错是过失或故意来确定。行为人故意犯罪,则处以重刑,不承担赔偿责任,行为人过失犯罪,则在处以罚金刑的同时,赔偿经济损失。?2?借用官物亡损的赔偿。秦律规定百姓在借用官有器物时,一方面要求使用人对所借器物尽到妥善保管义务,以防亡损,另一方面还要求借用人保存好器物上的标识,否则视为对器物的损坏,而负赔偿之责。《秦简•工律》: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其不可刻久者,以丹若漆书之。其(假)百姓甲兵,必书其久,受之以久。入(假)而而毋(无)久及非其官之久也,皆没入公,以资律责之。①法律要求百姓借用兵器时要登记武器上的标记,归还时如果有标记磨灭不可辨认或不是官府标记的,借用者应当用财物赔偿。而当出现借用人无法追还的情况,赔偿责任又当如何追究,秦律也有明确的规定:官辄告(假)器者曰:器敝久恐靡者,还其未靡,谒更其久。其久靡不可智(知)者,令资赏(偿)。(假)器者,其事已及免,官辄收其(假),弗亟收者有罪。其(假)者死亡、有罪毋(无)责也,吏代赏(偿)。②此律对借用官物者,一方面要求借用者应当妥善保存刻在官府器物上的标记,若造成磨灭无法辨认的,借用人要赔偿损失。另一方面要求出借的吏应及时收回所借器物,不及时收回,又出现无法追还的情况?借用者身死或犯罪?,由出借的吏代为赔偿。秦律关于借用官物亡损应赔偿的通则性规定当为汉律所承袭,《居延新简》有这样的实例:案:立,官吏,非乘亭候望,而以弩假立,立死,不验,候当负。记到,趣备弩言。谨案:EPF22.289③该简反映这样一个赔偿事实,即立借用了官弩,后立死,致使所借用的官弩亡失,于是要求弩所属机构的长官候代替赔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