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
古诗词歌曲在当今的传唱情况
当今不论是在音乐院校还是专业团体的舞台或课堂中,年轻的歌唱者受流行音乐和现代词曲新作品的冲击,忽视了对我国古代歌曲的演唱,如对戏曲、古曲等相对较为陌生,主动欣赏或演唱的少之又少,特别在普通音乐院校中,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和教学,普遍存在由于声乐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在教授或演唱古诗词歌曲时,在发声方法、吐字行腔、情绪表现、表演风格等方面有了较浓的“学院派”风味的现象。
古诗词歌曲学习的演唱方法
(一)增强对作品的解读,颐养“诗心”,提高自身的文学和艺术修养,更好地为演唱古诗词歌曲服务。古诗词歌曲显著的特点是,其歌词全部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能体现中文语言在诗词的炼意与凝神的言短意长独特,而且在音韵上更体现朦胧、含蓄的凝练带来的独特魅力,所以演唱古诗词歌曲是否具有古典音韵,首先在于演唱者对原作意境的准确把握。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最初这是一首古琴曲,具有较浓郁的吟唱特点,现在逐渐成为经过演唱训练的高年级古诗词声乐作品,在诗词作品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演唱者在演唱古诗词歌曲时,必须先多看、多读、多理解、多背诵中国的一些相关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诗心”的分析、理解和欣赏水平,才能在此基础上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声音状态和情绪,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对音乐、歌词的深刻理解,是演唱好古诗词歌曲的基础。
(二)学习和观摩名家演唱风格和教学指导,从其演唱的作品情感处理,嗓音的运用,身段的表演等方面受启发,增强自己对古诗词作品的理解。古诗词改编的声乐作品的学习,可以利用互联网和 CD、DVD 光碟等进行,往往一首作品均有不同的歌唱家和教育家演唱、示范、讲解,多听、多看、多总结、多思考,使自己能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好作品在声音技巧的运用以及情绪的把握与控制。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这首经典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就被我国许多著名的歌唱家演唱,如:郭淑珍、莫华伦、姜家锵等,同一首作品经这些歌唱家和艺术家的处理,风格均各不相同。如:郭淑珍老师演唱的《阳关三叠》,清新、舒缓、自然婉转,顿挫有致,能使人在一种自然而然的音韵中感受到送别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怀;莫华伦老师演唱的《阳关三叠》,似吟非吟,似唱非唱,古曲的韵味浓厚,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想象西出阳关后的友人的凄凉心境,演绎得淋漓尽致;姜家锵老师演唱的《阳关三叠》,衰而不悲,柔而不弱,壮而不狂。这些著名歌唱家演唱的古诗词范本,特别是姜家锵、单秀荣等歌唱家的音响资料的流传,更是为学习演唱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观摩学习方法。
(三)加强声音在发声位置、气息、共鸣等方面的训练和运用。演唱古诗词声乐作品,要求在发声位置、气息、共鸣方面的技巧运用和控制力非常强,所以加强声音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较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古诗词声乐作品在音域、音量的使用上并不大宽和强,往往在音量强弱、速度的快慢等方面体现出对气息、共鸣、发声位置等技能的控制能力。如白居易的《花非花》,李商隐的《别亦难》,曹雪芹的《红豆词》,这些作品无论从音区、音量、曲式结构等方面来看,都比较窄、弱、短小,一般都使用在初学阶段的教材里。但是这些作品,却是学习歌唱古诗词作品初学者在气息、共鸣、发声位置等方面练习的良好素材,学习演唱古诗词作品前,可以用同一作品旋律配以不同的发音母音,或结合原作品歌词内容,进行上下移调方法进行发声训练,作品旋律的抑扬顿挫比起单一的、枯燥的发声练习,显得更有趣味、更有情感,声音易为流动,更能有效地促进歌者的发声和情感练习,只有有了良好的歌唱呼吸、共鸣等能力和自如的音色变化能力,才能准确地把握古诗词歌曲的独特韵致。
(四)咬字吐字的把握与控制。一般古诗词声乐作品,语言要有诗词的吟诵感,于是在旋律中常用同音反复,或大起大落来体现古韵古香的特色,演唱时就要伴以似吟似唱和咬字吐字方面常带有“一字多音”的戏曲特点,这给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保持声音状态和咬字吐字统一带来困难,所以在学习演唱前,建议先结合作品的不同情绪多进行歌词朗诵,在练习的同时注意把一字多音的字多个音素分清来念,念出棱角,念出每个字的字音美和分量,如歌曲《阳关三叠》中的“青”字先念 qi 后发 ng,“酒”字先念 ji 后发 ou,“关”则念 gu-a-n。
综上所述,要想把经典的古诗词声乐作品演唱好,必须得在这些方面或甚至更多方面下功夫,只有将声音、情感、语言等多方面融为一体,才能把古诗词的韵味表现得更好。
本文作者:彭雪萍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