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妇产科论文 » 正文

基于可吸收缝合线术后愈合分析

2021-4-9 | 妇产科论文

讨论

可吸收缝合线是一种相当纯净的生物材料,它有两种优点:一是术后为机体提供短暂的支撑,二是同时通过自身降解被机体逐渐吸收并消除。而缝线的吸收是通过组织对缝线的反应完成的,历程60d~90d,因此,它可能因某种明确或非明确的因素所影响,从而出现吸收不良或根本不吸收等情况。过去主要被用于需埋进人体内部、伤口深部的缝线,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充分利用可吸收缝合线能被人体降解吸收、不用拆线、免除拆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良好的抗张强度、生物相容性、吸收好、使用方便的特点,现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腹式手术当中,但发现使用在中老年女性患者中,术后经常出现切口硬结、表面皮肤高低不平等轻度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仅此影响外观,但若不及时干预,严重的切口并发症随之出现。本文通过临床分析,现综合以下影响可吸收缝合线的吸收,从而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点体会。

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病理机制:至今还在研究之中。多数人认为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切口长时间的暴露与剧烈的机械牵拉、高频电刀的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绝大多数认为肥胖是造成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女性的皮下脂肪含量普遍高于男性,以腹部脂肪堆积最为明显,正常成年女性的腹部皮肤皱壁厚度为12mm~20mm,大于20mm为肥胖,小于12mm为消瘦,尤其对40岁以上的妇女运动量减少、饮食习惯不适应膳食水平的提高、各组织脏器功能减弱、新陈代谢降低、性激素分泌减少、食用甜食油炸食物频繁,脂肪易堆积而形成梨形肥胖的体型,而成年人皮下脂肪均为黄色的脂肪组织,本身血管少且小,血运不丰富,愈合能力差,更何况手术会对脂肪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容易发生无菌性坏死,产生渗液,进一步影响切口的愈合;若实施高难度的手术,需延长手术时间、扩大手术视野,暴露的脂肪组织很容易氧化分解,再次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细胞坏死、液化,皮下缝合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关闭腹部切口,若已出现脂肪液化情况,渗液无法及时引流出,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待程度进行性加重时,严重的切口并发症随之出现,因此,手术医师在术前评估时对术中缝合、术后治疗及护理做到充分的把握,同时做好术前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

在可吸收缝合线对机体提供暂时性支架的同时:腹部伤口的愈合主要靠机体血液循环带来的成纤维细胞积聚修补,而胶原蛋白正是纤维组织的主要成分,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均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同时也影响到可吸收缝合线的吸收,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必要时输血、输白蛋白等措施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加快术后恢复的必要手段。

手术切口的选择及缝合技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纵切口优点是解剖层次少,出血少,进腹快,便于延长切口,关腹也快,利于手术的进行;缺点是术后需承受较大的腹壁侧向张力,即使可吸收缝合线有良好的抗张能力,改变体位、轻微的使用腹压等无疑是加重导致切口裂开的又一诱因,另外还会对患者加重疼痛感。同时在缝合技术方面,若缝合过紧、过密或过疏均可致血运差、愈合不良、脂肪液化、感染、甚至裂开等。

手术的过程中消毒时酒精渗人切口破坏正常的脂肪组织:术后患者咳嗽、腹胀、曾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患者的疤痕体质等均影响可吸收缝合线的吸收及切口的愈合。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对患者术后切口的护理及机体的恢复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老年女性的体质可能对于可吸收缝合线的排异反应较大:术后3个月复查,切口皮肤硬结、红肿、甚至线头脱出经常出现,术后48h始红外线照射、冰片芒硝外敷、延长抗生素的使用等是我们常用的干预手段。

结论

可吸收缝合线目前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可吸收型植入生物材料,我国在对可吸收缝合线的研究制作上已经有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制作工艺受限、价格高、植入机体的后期反应大等。中老年女性有腹部脂肪丰富的特点,且更年期的女性还经常合并其他内、外科的疾病,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及时与患方充分沟通;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术后第2天开始预防性给予中老年患者切口红外线照射或中药外敷;合理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提高可吸收缝合线的吸收性、降低排异性,避免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甚至裂开等并发症的出现,最终达到减轻中老年患者的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避免医患纠纷,促使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本文作者:刘丹 单位:江西吉安井冈山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