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财务管理
从业人员的“初期财务造假”往往都在包括领导在内的诸多外部力量的暗示、授意,甚至是威胁、胁迫下无可奈何的被动进行,而其“成熟期进行财务造假”往往发展成为对领导及其他外部力量不当要求的领会与主动配合。文章试图从这一行为变化动机的角度,运用两种心理学理论来分析这一过程的主要动因及基本逻辑。关键词:财务人员财务造假分析分析审计工作中查出的财务造假行为,可以看出财务人员从坚持职业操守到放弃职业操守的行为变化过程,而与这一行为过程相匹配的是其心理过程,通过研究发现,这一心理变化过程与心理学理论中的“受虐妇女综合症”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所描述人群的心理、行为发展历程有相似之处,这两种心理症状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过程。
一、“受虐妇女综合症”影响下的财务人员财务造假
(一)“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含义及其形成“受虐妇女综合症”原来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名词,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为一个法律名词。它在法律上指长期受丈夫或男友暴力虐待的妇女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模式。后天无助感是受虐综合征患者的形成动因。后天无助感最初来源于心理学家马丁.沙利格文(MartinSeligman)在60年代的一次试验。沙利格文将几条狗放在一只铁笼子里,每天不定时地电击铁笼子的各个部位。开始,狗们在笼子里不断左右跳跃,试图躲避电击,但它们很快便发现无处可躲。狗们于是停止了积极的躲避行为,而改为采取尽量减少痛苦的方式(如受到电击时,就脸朝下趴在铁笼子里一动不动,以尽量减少痛苦)。狗们似乎明白了,与其无望地躲避,不如静静地忍受。沃柯博士认为,受虐妇女对家庭暴力的反应,与狗在铁笼子里受到电击后处于无处可躲的状态中的反应是相似的。受虐妇女长期遭受暴力后,在心理上就会处于瘫痪状态,她们从无数次的挨打中“认识”到,她们无力阻止丈夫或男友对她们实施的暴力。每一次来自丈夫或男友的暴力,都使她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无助。久而久之,她们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顺从,也越来越无助了,于是最终选择了放弃抵抗,顺从“虐待”。
(二)财务人员造假的“受虐妇女综合症”分析根据相关规定,财务从业人员有保证会计信息客观、公正、真实的义务,同时也有对等的权利。可是在工作中,有些单位出于避税考虑要降低利润,有些单位出于上市考虑要提高利润,所有一切都要对客观存在的财务报表进行“修正”,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于行政升迁考虑等,单位都存在“修正”需求,会不会做假账、愿不愿做假账几乎成了会计从业者能否继续工作、就业的衡量标准。而且财务造假成本很低,造假很少有被处理的情况,这使得财务造假成本与收益之间产生严重背离,进一步促使财务造假的蔓延。毫无疑问,一些正直的财务从业人员会自然而然的选择离开,但是当他很快会发现无论到哪一家单位,新单位会提出和老单位相同的不当、不法要求,三番五次之后,财务从业人员发现自己的任何努力都“无效”。与其无望的躲避,不如静静的忍受,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后天无助感”,大部分财务从业人员选择了“顺从”,这可称之为财务从业人员的“受虐综合症”。可是,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受虐妇女综合症患者而言,从反抗到放弃反抗的沉默期,还有一个能量和情绪从积聚到爆发的过程,西方的心理学家从很多妇女最后选择“杀夫”阐述了这一点,近几年我国很多的家暴悲剧也印证了这一点。可是为什么这种情况没有在财务从业人员身上出现呢?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从业人员对单位、对领导的不满甚至是憎恨逐渐的转变成了感激,这并不奇怪,这可以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来解释。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影响下的财务人员造假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含义及其逻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财务人员从被动财务造假到主动财务造假的行为学分析朱伟亮质情结或人质综合症,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于他人。1973年8月23日,两名有前科的罪犯在试图抢劫斯德哥尔摩市一家银行失败后,挟持了四位银行职员,然而这起事件发生后几个月,这四名遭受挟持的银行职员拒绝在法院指控这些绑匪,甚至还为他们筹措法律辩护的资金,他们都表明并不痛恨歹徒,并表示歹徒非但没有伤害他们反而对他们十分照顾,而且对警察采取敌对态度。更甚者,人质中一名女职员竟然还爱上其中一名劫匪,并与他在服刑期间订婚,后来他们的家庭成为了朋友。这个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好奇与关注,研究者发现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经验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等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经过研究与论证,一般认为只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容易出现:一是要人质切实感觉到受到严重威胁,让人质感觉到,至于何时何地发生不一定。然后相信这个施暴的人随时会这么做,而且是毫不犹豫。二是施暴人一定会给人质施以小恩小惠甚至是“大恩大惠”,这是最关键的条件。如在人质绝望的情况下给水喝。三是除了劫持者所控制的信息和思想,任何其它信息都不让人质得到,人质被完全隔离了。四是让人质感到无路可逃。这样,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臣服感与依赖感。劫持者操纵了他们的生死,劫持者即使给他们一点点恩惠,他们也会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同舟共济,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下财务人员的财务造假分析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当下财务从业人员正是被单位或者被一些领导劫持的“人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已经基本满足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上述四个条件。首先,财务从业人员如果不按照单位或者领导的不当要求办事,她就会面临严重的威胁,而且领导可以随时随地让她走人,或者至少是置她于困难的境地。其次,一般而言领导都会给进行财务造假的财务人员一些恩惠。尤其是现在会计事务所竞争白热化的状态下,选择一家事务所并且给予其优厚待遇对其而言无疑是一种恩惠。对于内部财务人员,则重金收买,或者许以股份、职位,这样财务人员忘记了原先的胁迫与威逼,进而在利诱下和单位领导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再次,从信息灌输和思想控制方面,财务从业人员会不断的收到领导的各种“教导”。从财务人员的发展方面出发,告诉他只有按照领导意思办事,自己才能有发展,而领导的意思虽然现阶段可能违规,但是长久来看却是为了单位好;从法律法规及风险方面出发,告知财务人员,这么做其实风险并不大,即使出了事,还有领导,也怪不到他头上;久而久之,财务人员就对其他的外界信息形成了排斥反应,就好像和外界的完全隔离一样。最后一个条件是人质无路可逃。也就是财务人员遇到从业环境大抵相似,“无路可逃”。从以上四个条件看,财务从业人员的处境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的处境几乎完全一致,而从其现实表现看,财务人员有如被绑架的人质,一旦其进行财务造假的历程开始便很难逃脱,做一次两次和做十次八次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对其“劫持者”———有关部门和领导还产生了浓厚的依赖性,对其言听计从,还心存感激,从最初被迫进行财务造假到最后主动参与,献计献策进行财务造假,出了问题还会出来主动隐瞒和遮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