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学语文论文 » 正文

基于畲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研究

2021-4-9 | 中学语文论文

据景宁县教育局2011年3月统计数据显示,在景宁就读的畲族小学生有 1108 人,分别就读于县城的实验一小、实验二小、民族小学,以及东坑、大均、郑坑、梧桐、沙湾、鸬鹚、英川、景南、标溪等乡镇小学。畲族高中生有 395 人,分别就读于县城的两所中学:景宁一中、景宁职业高中。小学生的就读学校是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按照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高中生的就读学校则按中考成绩来划分。景宁一中是丽水市的重点中学,2010 年的录取线为 502 分。但景宁职业高中是不设分数线的,所有的初升高学生都可以就读。基于城乡分布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均衡考虑,我们选择民族小学、东坑小学两所学校作为小学的调查点,仅有的两所高中景宁一中和职业高中则都作为调查点。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360 份,筛除数据有残缺的问卷,得到完整有效的问卷 336 份,有效率为 93. 3%。其中东坑小学 81 人,民族小学 81人,景宁一中 86 人,职业高中 88 人。男生 198人,女生 138 人。来自畲族村的 271 人,非畲族村的 136 人。父母都是畲族的 172 人,父母只有一方是畲族的 164 人。这些学生都是在景宁土生土长的畲族孩子,其中大部分受调查者的生活足迹还未超出过景宁。

调查数据分析

限于篇幅,文中的调查结果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不再辅以图示。并且不列出所有调查内容的全部调查表,所列出的是最主要的表格。我们将从第一语言习得、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语言态度四个方面分析受调查者的语言生活状况。

(一)第一语言习得1. 总体情况。关于畲族学生的第一语言习得状况,我们调查“你小时候(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哪种话”(可多选)。表 1 数据显示,畲话作为畲族学生的母语,其优势还是存在的,分解多选项,有超过半数的畲族家庭仍然保持传统,首先向孩子传授了畲话。但是,不难发现普通话对畲话在语言习得方面构成了强劲的竞争势头,仅仅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的畲族学生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达到23.2%,这表明普通话在畲族学生的母语习得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景宁话习得的人数也同样不能小觑,有 15.8 的畲族学生仅以景宁话作为第一语言。2. 畲族小学生与高中生第一语言习得对比。小学生与高中生的平均年龄相差 7.5 岁,也就是说,他们的第一语言习得时间相隔 7.5 年。从表 2 的对比数据可知,在这 7.5 年的时间里,畲族学生的第一语言习得状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以畲话、景宁话为第一语言的习得比例都在下降,但下降幅度都在 10%以内。另一方面,以普通话、多(双)语②为第一语言的习得比例都在上升,并且上升的势头非常迅猛。这些变化表明,畲民的语言观念随着社会进程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从而选择以普通话作为孩子的第一语言。一些在“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畲族古训下长大的畲民,客观的现实原因让他们选择了让自己的孩子放弃说畲话。从实用的角度考虑,家长们的选择是毫无疑义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在文化变迁背景下,在语言的竞争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畲民都以剥夺孩子学说畲话的权力为代价,以摒弃孩子传承自己的母语为途径,而是选择了以多(双)语(畲话和普通话并行)为第一语言来解决这一矛盾。所以,以畲话为第一语言的习得比例虽在下降,但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颓势。这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强势语言冲击下,深受“‘山客人’讲‘山客话’”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的畲民们所表现出的一种宽容的语言态度、和谐的语言观念,以及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的语言行为

(二)语言能力1. 畲话、景宁话能力。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参照邝永辉、林立芳、庄初升的方法,[6]将畲族学生的畲话能力、景宁话能力划分为 A、B、C、D 四级。A 级指能够流利、自如地听说;B级指能够听懂,但说得不够流利、自如;C 级指基本能够听懂,但只能简单说上几句,交际有相当的困难;D 级指听不懂,说不来。(1)总体情况。由表 3 可以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畲族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畲话,但也有14.3%的学生完全听不懂畲话。与畲话相比,熟练掌握景宁话的畲族学生数少了 12.5%,但是不懂景宁话的畲族学生数也下降了 9.5%。(2)畲族小学生和畲族高中生的畲话水平对比。将畲族小学生和畲族高中生的畲话水平予以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生的畲话能力要强于小学生。一方面,高中生中畲话能力 A 级的比例(61%)要比小学生(53.1%)高;另一方面,高中生中畲话能力 D 级的比例(12.6%)要比小学生(16.1%)低。虽然对比数据差异不是很大,但显示出畲族学生的畲话能力正在逐步减弱。(3)语言能力和第一语言习得的关系。将畲族学生的畲话能力和第一语言的习得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发现,畲话能力 A 级的畲族学生,97.9%以畲话作为第一习得语言,两者之间几近重合,另外 2.1%的学生以普通话作为第一习得语言。畲话能力 C 级、D 级的畲族学生,没有一人的第一语言是畲话。以畲话作为第一习得语言的畲族学生,有 96.4%将其发展成说得最为流利的话,另外 3.6%的学生畲话能力相对退化,居于 B 级。由此看来,畲族学生的畲话熟练程度与第一语言习得密切相关。将畲族学生的景宁话能力和第一语言的习得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景宁话能力 A 级的畲族学生,只有 40.7%以景宁话作为第一习得语言,另外 59.3%的学生以畲话或普通话作为第一习得语言。可见,熟练掌握畲话的畲族学生几乎完全得益于畲话是第一习得语言,熟练掌握景宁话的畲族学生却不是完全依附第一习得语言,而是在后来的语言环境中重新学得的,充分彰显了景宁话作为强势方言对畲族学生的巨大影响力。2. 普通话、英语能力。关于畲族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英语能力,我们设计的问卷是:你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英语水平③和班里的汉族学生相比有差距吗?调查结果表明,畲族学生对自己的普通话能力、英语能力还是挺自信的。绝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英语水平和班里的汉族学生一样,其中有 12.2%的畲族学生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比班里的汉族学生强,10.2%的畲族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比班里的汉族学生强,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自己普通话水平、英语水平不如班里的汉族学生。对比高中生和小学生,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差异。无论是普通话还是英语,认为自己强于汉族学生的小学生比例都比高中生高。透过这些数据也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变化:一是畲族学生教育状况的变化,与汉族学生的差距在缩小;二是畲族学生心理的变化,不再习惯性自卑,而是敢于承认并正视自己的优势了。3. 多(双)语情况。我们以语言能力 A 级为界,分析畲族学生的多(双)语情况,见表 4。调查表明,88.1%的畲族学生熟练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完全属于多(双)语人。对比小学生和高中生,高中生中的多语者比例 35.1%要远远高于小学生中的多语者比例 9.2%。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景宁话作为当地的强势交际语,对畲族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一部分畲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交往过程中主动学会了景宁话,由小学阶段的双语者(畲话、普通话)发展成了高中阶段的多语者(畲话、普通话、景宁话)。另一方面,随着普通话推广力度的加大,普通话氛围的增强,对于以畲话和普通话为第一习得语的畲族小学生而言,景宁话对他们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