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考古学论文
自1956年以来,武威磨咀子陆续发掘了72座汉墓,许多墓出土木雕。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后期时间跨度不短。磨咀子木雕品种繁多、内容庞杂、制作讲究,木料多采用松木、柏木、白杨木、梨木、黄杨木等雕刻而成。对于民间工匠来说,如何将一块完整的木材减去多余的东西,雕刻成生动的形象,需要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墓中普遍随葬小型圆雕木、大型木雕,有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动物:马、牛、羊、狗、猴、鸡、鹅、鸠和长尾鸟等;还有想象的独角兽、剑形辟邪俑;有各种人物,如彩绘六博俑、翩翩起舞的舞蹈俑等;有组合复杂的木轺车、木院落;有反映农业生产和运输耕作的马车、牛车和牛拉犁等。1972年发掘的西汉末年48号墓出土有大型彩绘铜饰木轺车马及御奴一组木雕,木车全长120cm,车身通高97cm,长80cm;装双辕,带伞盖,双轮各有条辐16根,驾一马,马车上坐一穿黑衣宽袖、衣领袖里衬白衬底、戴黑帽的驾车御奴,高33.5cm,跪坐,双手持缰,以黑白两色勾出眼鼻及冠服,马通高89cm,长78cm,作昂首睨视状,头颈、身、腿、尾等系分别雕造粘合而成,绘以红、白、黑三色;框架造型接近真实车辆;它气度宏大,造型古拙,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气质木雕(图1,图略)。轺车是汉代最为常见的一种代步乘用车,它用于官吏出行、邮差传递、甚至于家庭出游。轺车一般只驾一马,能使用轺车的是贵族官吏,汉代官吏乘轺车,非常讲究,伞盖的颜色是依职务的大小而有别,二百石以下的官员用白布盖,三百石以上的用黑布盖,千石以上的用黑缯盖,王用青盖,皇帝则用羽盖。在特殊情况下,羽盖也可以用以赏赐。这套轺车不同于普通墓葬出土的木雕,它的制作非常精细,轺车的每个部位、环节都与真实车辆建造一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一套木雕作品。
该墓还出土了一套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彩绘六博俑”,这组六博俑用简洁概括的手法刻画出人物的动态,画面中,两位长者相对跪坐,眉目清晰、神态安然,造型服饰大致相同,皆着黑、白、灰三色相间的竖纹长袍,腰系带,梳圆髻、蓄须,高28~29cm,中间置一长木棋盘,右面老者右臂伸向棋盘,拇指和食指夹有长方形棋子,正欲投掷,其余三指伸直,似指棋盘。左面老者,右手置腹前,左手举胸前,五指直伸,似欲向对方讲话,好似在探讨棋局,姿态生动、眉目传神,把当时人们博戏的情景重现在今人面前,人物造型非常写实生动(图2,图略),两位长者下的棋在古代称之为六博,是一种智力游戏,它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在各种类型的智力游戏中,棋类被认为是品位最高雅的一种。一说到棋类,人们大都会立即想到围棋,即古代典籍中常提到的“奕”,认为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智力游戏;而把和围棋同样古老,并一度比围棋更为流行的另一种智力游戏“博”给忽略了。六博由于对局双方各有六枚棋子,故通常称之为“六博”。玩六博,二人对坐,中间为博局(棋盘),局面刻有纵、横、斜各种格道,为行棋路线。格道中有一些固定位置,每个位置都有专署名,如方、廉、道、张、曲、屈、长、高等。棋子六黑六白,分属两方。玩时先投箸(或投骰)后行棋,据投掷结果,决定行棋的步子。
现存古籍中有关六博的资料,虽也有不少记载,但过于零碎和笼统,使人难知其详。而且,历史上六博的玩法可能很多,流行过程中肯定又在不断演变,这必然导致文学记载出现纷乱和歧误。因此后世学者无箫音再回首人能说明白六博的具体用法。六博器具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汉墓中也时有发现,如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一套完整博具。一方形漆盒,盒内有一博具、6个黑棋6个白棋,共12枚棋子,箸30枚。从事六博活动的场景往往是非常热闹的,有时伴有宴饮、射箭等活动,武威磨咀子出土的六博俑除带有娱乐活动外,内涵还要更广泛、更深刻些,两位老者也可能从事的是一项迷信色彩很浓的活动,既博占,它是通过在博局上行棋来“择日”和“占卜吉凶”。
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木马,造型极富感染力,这类木马,一般马头较小、双目圆睁,似在注视前方,张口露齿翘鼻、双耳竖立、肌肉发达、前腿如柱、后腿似弓、蹄腕较细,力量含蓄,都是能奔跑的骏马,或是能负重远行的良驹,具有充沛的生命力与豪迈感,马背均雕置有马鞍,其中有一匹马,颈项插有鬃毛状木片,野性感十足,每匹马皆绘有黑底花纹或白底花纹,表面涂一层薄泥,眼、鼻、口皆涂以红、白、黑三色,通高在83cm左右,长91cm左右,亦系分段制做,背上之木鞍也绘有花纹,是木雕加彩绘的方式呈现的(图3,图略)。木雕马以木块削出肢体的各个部分,粘合成型,马张嘴翘尾,作嘶鸣状,十分完整、生动、有神韵。马在汉代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地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汉武帝时,由于当时社会都广泛使用马、喜爱马,因此将张骞从西域引进的大宛马、乌孙马以及敦煌渥洼池发现的优良马种均冠以“天马”称号,汉武帝还创作了《天马歌》:“天马来,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来,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来,历无草,经千里,遁东道。天马来,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来,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来,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给光武帝的奏折中写到马的作用时这样叙述:“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远近之难。”汉代从武威到敦煌设有“厩”,是专门管理马匹的官方机构。
1956年发掘的磨咀子东汉墓中,出土有木雕舞俑,身着蝙蝠袖长袍、长袖,袖子上宽下窄,很像今天的蝙蝠袖,梳髻,有扬起右臂起舞的,有两人对称身体斜倾、各伸出左臂和右臂的,非常有律动感,表面着白色,上绘以黑、红两色花纹。一小块整木上稍加砍削,就呈现出长袖善舞的俑,非常写意(图4、5,图略)。从舞者的舞姿来看应该是汉代流行的巾袖舞,巾袖舞是4武威汉代木舞蹈俑5武威汉代木舞蹈俑舞者舞袖或执巾而舞。早在战国时期,民间就有“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之说。汉代辞赋中亦有不少描写巾、袖舞蹈的句子,如张衡《西京赋》写:“振朱履于盘樽,奋长袖之飒?”。巾袖舞蹈的形象在汉代的画像砖、石中十分常见。木雕舞蹈俑还非常罕见。木雕艺人在创作过程中抱着虔诚崇拜之情,抓住人物的性格、身份、面貌特征,大胆地运用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从而塑造出了极富想象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