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旅游类论文 » 正文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探析

2021-4-9 | 旅游类论文

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对其旅游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进行测度,旨在探讨旅游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测度方法,以及黄山市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理论基础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区域关联要素综合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区域系统中,可以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分别看作系统的构成要素,通过系统演化的观点分析考察区域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但是,先前的研究案例多为综合性城市,如苏州、西安等,工业生产在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对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如工业“三废”的排放,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等,旅游业在其生态环境系统中的影响甚微。因此,需要有效剥离其他因素的影响,考察区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关系。

孤立化的思想缘起于冯•杜能1826年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这部著作在假设均质平原的条件下,单纯探索地租对农业分布的影响,得出农业区位的同心圆模型(杜能,1986)。该分析范式有利于分析在不受外在条件干预的情况下,区域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互动机制。在一个区域系统中,如果无法有效剥离其他因素对所分析对象的干扰,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地,近似地排除其他因子的影响。如在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由于其产业发展受到旅游业的引导和约束,因此可以更加单纯地分析旅游业的影响效应。据此,构建分析的理论模型(图1,图略)。

如图1所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区域生态环境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旅游业起到支持作用,并依托其禀赋促进旅游业发展。当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时,同时也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奠定了社会经济基础,区域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然而,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无序发展,会带来生态环境的压力,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会制约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区域系统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因此,促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有赖于各因子正效应的发挥,形成区域系统良性循环机制。

2.研究区域选择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南端、新安江上游,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黄山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以及国家5A级景区3处(黄山风景区、西递景区、宏村景区)、国家4A级景区15处。长期以来,黄山市坚持“旅游立市”战略,经济建设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中心,旅游业发展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图2黄山市历年旅游业收入与GDP之比如图2所示,自2002年起,黄山市旅游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33%以上,2006年之后更是保持在40%以上,旅游经济在其经济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索该地区旅游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具有一定代表性。

由于旅游资源的高度稀缺性,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形成对其生态环境的高度依托,因此,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发挥的基本保证。但在其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规模的扩张和一些地方管理的无序,也为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通过梳理黄山市旅游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认识当地旅游业与区域生态环境的互动及其作用机制,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研究方法

借助一般系统论中系统演化的思想建立两个子系统的动态平衡模型(张洁等,2010),耦合系统的演化方程(杨木等,2012)可表示为:dx(t)dt=f(xi)其中,xi为系统的影响因子,f为xi的非线性函数,i=1,2,3,…,n。根据李雅普诺夫第一近似定理,上式可以近似表示为:dx(t)dt=∑ni=1aixi因此,黄山市区域生态环境系统SE与旅游经济系统ST的一般函数可分别表示为:SE=∑ni=1ωixii=1,2,3,…,nST=∑ni=1ωjyii=1,2,3,…,n其中,x,y分别为两系统的元素,ωi,ωj为各自元素的权重。根据一般系统理论,黄山市旅游经济系统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可以耦合成复合系统,即区域生态环境—旅游经济系统。在受自身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下,黄山市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以及旅游经济系统的演化方程、演化速度可分别表示为:A=d(SE)dt=f1(SE,ST)VA=dAdtB=d(ST)dt=f2(SE,ST)VB=dBdt而复合系统的演化速度V可看作VA与VB的函数,即:V=f(VA,VB)。通过分析V的变化,可以研究系统整体以及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演化态势。黄山市旅游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动力来自两个子系统,若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周期性,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关系放在二维平面上分析,整个系统V的演化轨迹则表现为一椭圆形。因而有:tanθ=VBVAθ=arctanVBVA由于θ的变化是由VA,VB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确定的,通过对θ变化的观察可以确定黄山市旅游经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态势,因此可以把θ称作黄山市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4.指标体系的构建借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庞闻等,2011;姜嫣等,2012;刘定惠等,2011),同时参照黄山市具体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遴选,如针对黄山市山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基础好的特点,选择了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等指标。据此构建出黄山市旅游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表1)。本文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其式如下:对于正向指标,x'ij=xij-minxjmaxxj-minxj对于负向指标,x'ij=maxxj-xijmaxxj-minxj式中,x'ij和xij分别为i地区第j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和原始值,maxxj和minxj分别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此采用均方差赋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均方差赋权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法,其权重是由各指标在评价单位中的实际数据形成的,由于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客观性较强。其基本思路是,以各评价指标为随机变量,指标xi的无量纲化的属性值为该随机变量的取值,首先求出各指标的均方差,然后将这些均方差归一化,其结果即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王明涛,1999)。由此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表1,表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