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发展论文
我国体育出版业的发展轨迹
中国近代体育期刊的品类日益繁多,不仅涉及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各个领域,而且覆盖中国的各个地区。其中仅专门性体育科技期刊就多达20余种。然而,由于旧中国政局动荡不稳、读者群体不稳定等原因,也造成了当时绝大多数体育期刊发行量仅有数百份且持续时间短暂、停刊频率高的局面。虽然我国早期体育出版物特别是期刊在发行与受众面上并没有突出的表现,但这一方面受制于我国当时的整体社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在实绩上为我国体育书刊业的起步与腾飞做了必要的酝酿和准备工作。
新中国成立伊始,万象更新、百业待兴,为我国体育出版业的起步提供了安定与有利的环境。继中央人民政府设立出版总署后,政务院随即于1949年10月下达了《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对出版业的分工与专业化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直属国家体育委员会管理的体育专业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54年1月正式成立,这不仅标志着新中国体育出版业起步的新纪元,也意味着我国体育书刊出版事业正式步入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阶段。其后经过两年努力,到1956年,我国(内部出版物与台港澳未在统计之列——作者注)一共出版发行的体育类图书达288种,体育图书出版单位也发展到了15家,这一成就的取得可以说完成了我国体育图书出版业由单纯体育期刊发行的酝酿准备阶段向专事体育图书出版业起步阶段的华丽转身。
1.停滞及式微期(1957~1976)
我国体育出版业在步入书刊并举、在专业的体育图书出版事业方面取得重要成绩之后,包括体育图书在内的各类图书在品种、数量上都得到了持续增长,1957年仅上半年体育图书出版品种即多达186种,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出版高峰。但紧接着由于连续受到1957年的“反右倾”、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的冲击,其中更有国家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等缘故,不仅使各项体育工作跌入低谷,体育图书的出版也急剧缩水下滑。根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我国出版的体育图书为683种,而从1966年11月人民体育出版社被勒令停止出版图书(1972年6月被恢复),到1976年“文革”结束期间,我国出版的体育图书仅为249种,可以说包括体育图书出版业在内的各出版机构业务在这段时间处于完全停滞或半停滞状态,遭受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体育出版事业也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最长、也最深的低谷期。
2.调整及成长期(1977迄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正本清源和拨乱反正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体育事业与相关的书刊出版业得以全面恢复且迅速步入发展轨道。1977年全国仅有不到10家出版社出版体育图书32种,到了1988年全国则有81家出版社出版体育图书362种,12年间,参与体育图书出版的出版单位与体育图书品种均大幅增加。特别是1990年9月围绕北京亚运会出版的体育图书大批涌现,进一步扩大了竞技体育的现实影响,也促进了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业的快速成长。这种对体育的空前热情不仅在于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而且由于对体育的全方位的宣传报道使得一方面体育愈来愈成为一个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产业,另一方面对于体育自身的文化定位与普及提高成为体育出版人不容推卸的职责。体育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日益被人们所认识。随着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的颁布实施,加之我国于1993年和2001年的两次申办奥运会,既有力地推动了群众体育事业,又大大繁荣了体育出版,到1999年体育类图书总规模已达到760种。可以说体育类图书的出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出版质量上都已成为出版业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题的体育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如2000~2004年间出版“奥运”主题的体育图书265种,可以说属于“奥运”主题图书集中出版时期。虽然它只占这一阶段体育图书出版品种总数的5%左右,但对社会与读者产生的影响却极为重大。像“奥运”经济、“奥运”理念的提出对于拉动中国体育的产业化步伐与深化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有关“奥运”的知识类图书及有关北京申奥曲折经历的回忆类图书的出版也为体育图书业增添了新鲜血液。
我国体育出版业现状分析
1.出版实力偏弱
我国体育出版业作为普及体育知识、反映体育科研成果、传递体育最新信息、提升国民体育精神的平台,百余年来走过了发育成长、成熟增长、繁荣发展的阶段,期间也经受了几番挫折与成功的历练洗礼,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取得了出版质量与数量双丰收的骄人业绩。然而,与其他门类的图书出版业相比,我国体育图书出版业依然处于散、乱、小的阶段,距离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规模化、集团化要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我国体育类图书出版的主体可以说一直是由专业的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所承担,及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虽也有少数一些大学出版社、新成立的文艺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参与到体育图书的出版发行中,渐渐打破垄断局面,但这大多只是因为在选题与图书内容上涉及体育或者是出于对体育类畅销书的追逐。我国的体育出版目前还缺乏对体育专业分工的不同领域深入开掘,更没有做到将书、刊、报、网络传媒等结合起来打造专业集团的实践尝试,体育出版业就经济实力而言在今天仍然显得非常地薄弱,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步伐不相适应。
2.低水平重复严重
我国体育出版业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拒绝创新,包括一窝蜂地追逐所谓的体育图书市场热点,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如体育类图书中常见的是教学类与实践指导类,这些书往往内容大同小异,而上升到对体育历史的回顾、对体育科普的关注、对体育文化精神的探讨及与体育有关的励志类图书则显得较为薄弱。因为举办奥运而围绕奥林匹克运动图书出版的大量“奥运小知识”“奥运小百科”“奥运简明史”以及“奥运人物故事”等选题也存在较严重的重复出版问题,而涉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教育、哲学等选题则无人问津,暴露了一些出版单位在选题上存在着简单肤浅、缺乏深度、难度、匆忙拼凑等一系列缺点。当下我国图书市场上之所以高质量、高水平奥林匹克运动图书为数不多的原因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