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卫生改革论文
海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问题
1.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品种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用药需求
从2009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由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起步晚,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落后,以及政府对公共卫生经费的保障不足,提供模式单一,致使村卫生室的药品种类少,质量不佳,用药效果不明显。个别基本药物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单位分散,药品采购量少,价格低廉等因素,存在采购配送困难的问题。此外,村卫生室没有中草药,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看中医的需要。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海南省农村重治疗轻预防,仍然面临急性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的双重威胁,同时,还面临地方病、寄生虫等疾病的威胁。主要反映在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不足,村医倾向于有偿性医疗服务,应急设施薄弱,应急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通,以及农村公共卫生人员队伍人员缺乏,职业素质不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识别和早期处理能力十分薄弱。
3.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
海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村卫生室建设实施工作起步晚,基础不牢固,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较低,业务用房不足,2011年共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250所,标准化率仅为42.6%。大多数卫生室设施简陋、匮乏,卫生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分配不均,加上老百姓的公共卫生服务认识度不高,通常选择不合理的就医方式,出现“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进而造成医疗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4.公共卫生人员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海南省村卫生室人才数量及配置不合理,村卫生室人才匮乏,2011年海南省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0.58人,明显低于全国1.23人的平均水平。由于政府财政的投入不足,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在岗人员业务培训的工学矛盾突出,专业技术业务培训能力提高不明显;加上环境条件差,经费匮乏,待遇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参加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导致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工作非常薄弱,严重影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海南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改进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医学常识
利用县级电视媒体或村广播站每个星期向农村居民播报一次健康保健相关知识,通过村宣传栏、黑板报等容易接近和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方式宣传健康知识。为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成立健康体检站,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向群众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做好农村妇幼保健的指导和管理,确实为妇女儿童健康提供服务,县级妇幼保健站定期组织医疗队到农村进行妇女儿童健康知识普及,开展群众性的健康教育,并进行群体性疾病筛查和防治。
2.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入社会资金
海南省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卫生资源在乡镇和农村有着很大的差距,完全由政府部门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很难,这必然会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在政府能力有限,难以提供多元化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下,可引入第三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适当的资助,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居民享受基本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快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针对基本药物品种少和采购配送困难等问题,应该由全省统一定价,集中采购,中标的企业统一配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未实行基本药物的机构则自行在医药公司直接进货或由上级医疗机构配送。
药品的采购应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以县级医疗机构为单位,村卫生室填报所需的基本药物品种,上报到乡镇卫生院,再由乡镇卫生院上报到县级医疗机构,最后由县医院统计全县的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严格做好药品采购月度计划,逐级上报。发展县级中医医院,挖掘具有特色的民族中医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县乡村一体化的作用,加快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全覆盖,全县的药品可以互动流通,并做好登记流通使用情况,这可以减少药断药积现象的发生,增加基本药物使用的灵活性,提高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此外,政府部门应完善配套政策,保证实施基本药物医疗机构的补偿金额及时到位,尽量减少拖欠现象,确保基层医疗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积极性。
4.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地方病和重点传染病的控制和监测,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强对妇幼保健的疾病筛查,重视母婴保健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积极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执法监督,加大对食品和饮食业的监督力度,严厉惩罚不合格、劣质食品的销售。
5.明确地方政府职责,建立多管齐下的监管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这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省卫生厅、省政府或国家卫生建设项目的支持。根据海南省的实际情况,各级地方政府在发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要职责有:(1)领导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重视;(2)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的合理性;(3)政府对政策实施的支持;(4)政府对卫生法制的健全和社会监督的支持;(5)政府对宣传引导以及对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等。与此同时,强化地方政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政府主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全社会多管齐下的公共卫生服务监督体制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趋势。
6.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纵向整合
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培养,继续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定向培养和医疗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少、质量低、技术低、服务质量低的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定向培养,政府要加大对医学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定向培养大学生的人才质量,即医德、医风、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以及诊疗处理多发病、常见病的能力。同时,政府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建立全科医师支援基层医疗机构机制,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全科医师工作指标,吸引副高级别的全科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此外,政府加大力度推行医帮扶、城乡对口支援工作,让上一级医疗机构对下一级医疗机构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设备、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投入,推进双向转诊和分级就诊,实现小病不出村、不出乡镇的目标。这需要上一级医疗机构定期到下一级医疗机构义诊、会诊或开设专家门诊,使基层地区的居民先到基层医院看病,再到上一级医院看病,把好“守门人”的作用。与此同时,上一级医疗机构为下一级医疗机构向上转诊的危、急、重患者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并鼓励经治疗处于康复期的患者转入下一级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进而实现城乡在医帮扶、对口支援策略下具有真正意义的“双向转诊”,从而推动深化医改,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大城市和相对上一级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增进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