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法制教育论文 » 正文

校内法制教育应用策略

2021-4-9 | 法制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现行的教学模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和书本教育,即使加上了多媒体播放案例也仍然偏重于法律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而在课程内容上只重知识的传授,照本宣科地就法条额教材内容进行灌输,缺乏对学生权利思想和法制理念的教育和培养,造成了学生们纯粹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局面。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担任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师在体制上差不多都属于“两课”教师,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故授课重点只能放在道德修养教学,对于法律基础教学大多泛泛而谈,致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法制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状况的因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院校本身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一是传统思想影响。中国自古缺少法治文化的土壤,人治思想和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地充斥着人们的大脑,许多学生把普通违法行为等同是犯罪,认为就要判刑、关押,这实际上是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重刑轻民”、“严刑峻法”的传统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包青天”、“海青天”思想,实际也就是寄希望于人治。二是政法领域不良风气的侵害。当前社会,以权代法、以权压法、藐视法律的现象层出不穷,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权威,进而打击了人们对法制效用的信心,认为“法律无用、权力最大”。三是教育理念的偏差。具体表现在法制教育观念陈旧,教育重心偏离。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是把法制教育纳入到思想品德教育范畴,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是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为目的的观念教育,注重的仅仅是是法律知识的了解和灌输,缺失了对公民法律理念的培养。

改善法制教育的对策

从理想角度来说,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应当时时处处进行的,然而,造成当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现状不理想的成因有很多,而且有些是比较深层次且很难在短期内有所扭转的,鉴于此,我们改进法制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现有资源,循序渐进地加以进行。

一是转变观念,切实对法制教育加以重视。首先要改变“法制教育可有可无”的思想和“任何人都可以讲授”的思想,改进师资队伍,配备合格的老师,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在目前师资队伍接近饱和,不可能大幅度引进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应着重对目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法律业务知识的培训。

二是强化课程实效性,使法制教育贴近学生生活。首先鉴于高职院校教学周期较短,重点肯定要放在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法制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可以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对教学内容妥善调整,善于取舍,本着“要精、要管用”的宗旨进行教学,特别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偏向不同的授课内容,对重点问题讲深讲透;其次,从关心学生成长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就业创业过程中多发的法律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教育,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可能会发生的纠纷。

三是将教学、管理、服务多方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法制环境和教育氛围。首先,在学校层面,要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管理部门要严明校风校纪,有法必依,令行禁止,让学生明确法律法规具有严格的约束力,违法必究,违规必罚,培养学生的敬法心里;再次,大力开展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法制宣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法制育人环境。

四是积极合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可邀请法律界各阶层人士来校,通过讲座、授课、答疑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直面现实的社会法制环境;其次,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去了解法律的社会影响力,强化社会法制的感性认识。比如将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开展模拟法庭、在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实践内容纳入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诚信、守法教育。

总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法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相互协作,使大学生能科学认识、深刻理解法律法规的意义,主动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本文作者:苗勇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