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程管理论文
课程设置总体情况比较
江苏省有4所市属本科院校,即徐州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常州工学院和南京晓庄学院,其中徐州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和常州工学院三所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三所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比较。三所院校均是具有一定工程背景的院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也都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或建筑工程学院,体现了三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三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都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规定,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学分要求均为180学分,但体现形式不尽相同。院校1采用“平台+模块”式的课程架构,院校2和院校3都是按课程模块组建课程体系。
从各类课程设置的比较来看,院校1和院校3基础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所占比例分别为42.4%和47.5%,而院校2基础类课程比例高达65.6%;专业课程所占比例以院校1最高,为33.2%,院校2专业课程所占比例仅为11.7%;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集中实践和课内实践)的比例都超过30%。三校课程设置一方面都非常重视基础课程,不管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设置了较高的学分,这充分体现出工程管理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特征;另一方面都设置了较高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体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但这样的设置往往单方面强调了“基础性”和“实践性”,而忽略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加大的“实践性”比例,应加在哪些课程中?是否真正符合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是否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些问题都值得去深入思考。
平台课程比较
工程管理专业的平台课程由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构成。反映了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跨土木工程、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兼有工、管、经、法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专业,既具有管理学科的属性,又带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的特征。三院校四大平台课程的设置(见表2)。从四大平台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三院校都十分重视技术平台课程,一般设置十余门技术类课程,学分占到四大平台课程的40%以上,而法律平台课程普遍较少,经济平台课程和管理平台课程则参差不齐。这反映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强调工程管理对工程技术的依赖,表现出在课程设置上以工程技术类课程为基础,以经济、管理、法律课程为补充的特点。这虽然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不矛盾,但对比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和相关执业资格制度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这样的课程结构则显得专业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无法满足执业资格制度对专业人才提出的专业能力标准。
方向课程比较
工程管理专业的方向课程由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投资与造价管理课程、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和物业管理方向课程以及其他相关方向课程构成。三所院校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比较。三所院校均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在工程项目管理方向的课程体系中,院校1强调专业方向必修课,占该方向总学分的71.3%,院校2侧重专业基础课,占该方向总学分的81.8%,院校3则加大专业方向选修课的比例,占该方向总学分的50.3%。三校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学分比较(见图2、图3)。 院校1和院校3除开设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外,还开设了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相比之下,院校1重视专业方向必修课建设,院校3重视专业方向选修课建设,但实践环节要求较高,占该方向总学分平均要求的近50%。
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三所市属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基本上可以看出,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力军,但办学时间短、无行业支撑而又急于发展,使得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往往模仿的痕迹过重,在课程设置上忽视各平台课程的有机结合,尽管已经大量设置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实践内容、实践手段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与行业领域的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对接上普遍存在不足。基于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尤其是市属高校若能够在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同时,对比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评估标准》,关注和研究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执业注册制度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影响,适时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使其与行业执业资格挂钩,促进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要求之间的对接,从而走出一条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特色之路。(本文作者:王扬 李梁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