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国防教育论文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
全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围绕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学生素质,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军事课教学工作也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教育部下达的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在普及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效果比较显著。国防教育的内容与世界政治军事密切相关,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几年来各高校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和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和针对性,基本上达到国防教育的效果,打牢了强军固防的基础。随着国家和军队制度和观念不断变革,对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将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场深刻变革的需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中的不足。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中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国防教育效果,制约国防教育实施双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首先,宣传教育和管理力度还不够,国防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国防教育过分依赖于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对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重视不够,国防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限。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多采用新生入学后2~3周军事技能训练,但由于受到社会形势、资金、场地、训练设施的影响,军事技能训练也只能是以队列动作为主要形式,而军事地形学、轻武器射击、识图用图、野营拉练、军队观摩等大多不能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在所谓的大环境下不断缩减,时间集中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还有大多数高校把国防军事理论的教学以集中上大课的形式在军训期间完成,此后四年中便没有其他形式的国防教育。其次,创新和研究精神不强,围绕国防教育的学术氛围不浓厚,内涵不够丰富,与国防教育现实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培训和教育渠道不畅通,也导致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后劲不足,空间有限。第三,协同效应没有体现出来,高校各学科的知识、技能作用发挥的不理想,知识性、技巧性、智慧性活动没有很好地结合,针对性不强,影响了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实际效果。第四,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利用不充分,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受到限制。大学生活动场所少,活动内容单一,文化底蕴不够,调动不起来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活动的兴趣。制约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事在必行。
依托校园文化强化国防教育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不可低估。在新时期高校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理念,注重开发隐性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在强化高校国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导向功能和促进作用。校园文化是校园内师生员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具有学校个性特点的“物质、制度、心理”模式。校园文化环境的隐性育人功能不可低估。以文化为载体,把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利于国防教育作用的广泛实现,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理念,注重开发隐性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在强化高校国防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导向功能和促进作用。
高校国防教育应该以校园文化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以求得教育效果最大化。建立浓厚的学术文化环境。《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高校应始终把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当作建设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创新校园的重要任务来抓。首先,细化法规制度,依法建设,以法促进,认清国防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国防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其次,要重视学术队伍的建设,培养引进领军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提高钻研学术的兴趣。第三,高校要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修改完善国防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支持师生共同搞科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第四,应建立和完善学术评价机制,把国防教育系列的人员、成果,纳入统筹范围中,在论文发表、学术著作出版、科研项目立项与评审、奖项评定等方面体现出来,实行正确的政策导向,激发人们从事国防教育活动的热情与动力。第五,提高国防教育的层次和品位,延展国防教育的发展空间,在内容上、手段上、方法上寻找突破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形势,冷静观察世界,理智看待国防军事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构建和谐的社团文化环境。高校社团文化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令性社团文化,就是利用学校资源举办的社团活动,主要是每年的“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期间有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校组织的重大活动,覆盖面宽、参加人数多,是目前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载体。另一类是自发性社团文化,就是师生员工集资自发举办的社团活动,主要指由学生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较自由、灵活、生动。社团组织是社团成员兴趣、责任、文化底蕴的结合体,人员比较集中,是开展社团活动的载体,国防教育活动应不断渗透进去。要指定专人筹划组织各种活动,对群众性、自发性的文体活动也要加以引导,在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为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各项活动都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明确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活动应讲求实效,不可太多太滥,开展活动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效益,应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活动应因地制宜、丰富多彩、有吸引力,力求形式多样,搞出特色来,活动应有阶段、有节奏,切不可一哄而上。选择活动载体时,应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尽量满足活动参与者的合理需求。
注重发挥高校学科群的协同效应提高国防教育的科技含量
高校学科群的组成,来源于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学科,学科群中诸学科之间的互动,即知识对流,模式组合,方法碰撞等形成学科群协同效应,通过合理、适度、持续的激励,学科群协同效应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科群发展的内核动力效应。对学生的国防教育主要借助于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学校可以通过党、政、学、团、教务等部门统筹,使国防教育得到落实和拓展。以军事课程作为国防教育主要形式,以院、系、教研室机构为依托,组建学科群和优化学科结构。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是国防教育重要形式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渠道,它最能体现新军事变革的前沿知识,能突出时代性,增加军事高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战争作战样式等内容。以骨干学科建设为重点,发挥其凝聚和辐射效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点,安排一些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以项目建设为平台,显现学科群的横向和交叉效应,注重跨学科间的协同与合作。积极参与校内外举办的各项国防教育活动,把知识性、技巧性、智慧性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眼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要突出宣传我们国家和军队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成就,特别要介绍军队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学生的就业、考研、参军工作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平台。总之,通过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及全社会对国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选择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活动,教育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强我中华。我们就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本文作者:张凤文 单位:学科群协同效应佳木斯大学军事理论部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