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国防教育论文 » 正文

校园国防教育课程设计思考

2021-4-9 | 国防教育论文

课程资源概述

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式划分,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可以直接运用于课程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如教材、网络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等。隐形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以潜在的方式对教学课程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风、校风、师生关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教材中隐含的思想等。除此之外,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所谓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当前,随着国防教育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国防教育课程改革也提上日程,而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以说,课程改革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运用水平。那么,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教师对开发课程资源的需求度?学生对开发课程资源以利于学习持什么态度?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笔者先后对湖南省的部分高校组织了相关的社会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此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本科院校的调查人数占31%,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人数占69%。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高校教师占总数的62%。学生占总数的38%。因此,本次社会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出目前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教师专业背景为非国防教育者居多,国防教育师资不健全,专职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调查显示,在大专高职院校中有20%的的国防教育教师是从事思政教育的,大部分是保卫处的工作人员。而在很多本科院校中,很多已经撤销武装部、学生军训处等国防教育专职部门,而由学校的保卫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合并合署。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视野狭窄,尤其是大专高职院校教师开发利用国防教育资源的意识薄弱。就湖南省而言,很多高职院校都是中专升格的,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把国防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军训,无心无力去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只有18%的受访教师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必须的,54%的教师从未尝试过除军训以外的其他教育模式,28%的教师认为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可有可无。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制约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当前,国防教育在高校中逐步得到强化,但相对于其他学科,在国防教育上的财力和人力投入明显不足,国防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相对薄弱,难以为国防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国防教育教师中缺乏具有教育技术学和教育学专业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信息化课程资源的难度增大,同时,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管理成本较大,对于本来在硬件跟不上的国防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从调查中发现,有80%的学生对现阶段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情况不满意。以军训为例,不少学生认为训练的内容陈旧、过时。主要是阅兵式、分列式等内容,目的纯粹是总结汇报演出,跟中学比起来没有多大区别。同时军训的内容不能跟当今先进军事变革挂上钩,即使军事理论课上,老师偶尔提到一点知识,但由于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这些知识也只能停留在记忆层面。

探索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模式

在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课程资源具有零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如何使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本人在课程思想的指导下,根据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特点,结合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种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运用教材传递间接经验是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的途径,但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教学活动很容易陷入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军事领域因为其特殊性,作为高校大学生没有机会亲自目睹军事斗争的场面,因此要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声光电等同步刺激各个感官,给学生制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一个丰富的教学模型库和实物展示室,或者让学生直接到部队、军事院校进行参观和交流,从而直观的了解武器装备的外观、性能,增加对部队和我军发展成就的了解,树立对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的信心。

事实证明,一些实践类的军事课程因其在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功能受到广大学生的厚爱。如清华大学开设的“射击”选修课,不仅能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射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而且还会有机会见识王义夫这样的著名选手,并有幸得到指点。再如东南大学开设的“军事地形学与定向运动”课,因将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理论与野外定向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判断、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故而也受到了学生的好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直接将教材“倒”给学生的方式,围绕着问题进行资源的选择和组织。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性活动作用于多种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如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同学运用辩证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思维,思考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这种思考可通过教师的点拨转化为为国家强大而努力学习的动力。人的素质包括认知性素质和情感性素质。以往单一的局限于教材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只注重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忽视情感品质的培养对学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具有强大的迁移功能。在国防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就是要把情感引发为强大推动效应。

如:在《中国国防历史》的讲授中,中国近代社会腐朽、军事落后挨打、受尽凌辱的历史会让学生义愤填膺,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情感的波动,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建设富强中国的决心。[4]同时教师可以挖掘历史军事资源、自然资源、特定氛围等情绪性资源以及革命先烈榜样、退伍军人的人格魅力,创设一定的情绪、渲染一定的氛围、设计形象生动的场景,陶冶学生的情操。运用这种模式,教师要尊重国防教育潜性课程资源的陶冶作用,淡化直接强加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发展。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一项艰巨和系统的复杂工程。以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和模式。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看,一是要加强对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进行多级多元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二是要合理构建和优化国防教育课程资源结构。课程资源的结构要做到合理、平衡,开发主体要多样化,建立国防教育课程资源信息管理库;三是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国防教育教学的整合等。(本文作者:黄敏 汪强 单位:中南大学军事教研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