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法制教育论文 » 正文

校园价值观及法制创建思路

2021-4-9 | 法制教育论文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表现及法制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价值观普遍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不同种类的价值观相互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价值取向上的迷茫,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倾向、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大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消极的价值观念,对改革开放和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前途产生困惑,有的大学生甚至思想消极,崇尚自我,过多地关注个人得失,注重物质享受。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小的冲击,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腐朽思想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在消遣和娱乐的幌子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大规模传播和渗透,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较大影响,甚至渗透到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中,使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得特殊而又复杂。具体表现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传统”的价值观已不再为大学生青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由简单化走向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价值标准上,有的大学生价值标准务实化、功利化,有的尚能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则以小团体的利益为目标,甚至以个人利益为标准;表现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事业.有的重原则,有的重金钱,有的重权力,有的重享乐,有的重“关系”。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价值认识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意识内容所取代,这其中既包含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也不乏一些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影响了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仰上的迷茫和错位,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的甚至持怀疑或者不以为然的态度。在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倾向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在人生追求中,有的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未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紧密结合,有的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有的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有的重等价交换而不愿倾注爱心。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这对整个社会风气都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正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冲突、磨合、交融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处于价值选择的困惑之中,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强调实现自我价值,集体主义观念却非常淡薄,对社会利益对集体荣誉漠不关心,只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积极去做,对社会往往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价值取向模糊,甚至价值观念错位,自律意识差。一个国家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都取决于公民的素质——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有的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主要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和修养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有的大学生把精力只放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学习的目的、追求的理想也只是为了将来自己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个人发展,忽视个人道德品质的良好养成,少数学生不讲文明和社会公德,对自身的道德实践缺乏严格要求,混淆荣辱,甚至以耻为荣。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和军队发展壮大的传家法宝,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好的,思想主流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态势.但从艰苦奋斗的角度来讲,少数大学生存在着艰苦奋斗精神淡化、意识欠缺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费、高享受的追求格格不入,有的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贪虚荣,摆阔气,过分看重人生的物质享受和感性快乐,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蔓延。这样的生活价值观念极大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主人,在法治社会,具有基本的法律素养,是他们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高校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大学生们真正懂法,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法制教育制度多数流于形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必须创新。法制教育是以预防违法犯罪为内容的教育,这几乎已经成为定式.然而,多年法制教育的教训又不得不令人深思,大学生应该遵循法治本身的规律和精神,从权利意识培养的角度开展。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将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养成法律思维习惯,树立法律信仰,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导大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在高校进行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有贴近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让大学生普遍感到生活在“张耳能听法、抬头能见法、遇事能说法”的环境中,能时刻不忘遵纪守法。当前,各地高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参差不齐,因国家目前没有将学校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没有硬任务和标准,形成了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与上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高校对法制教育定位不准,把法制教育误认为是道德教育,把政治课误作为法制教育课,各级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也制定了有关法制教育的政策,但由于检查监督不够,导致有的高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对法制教育投入较少,更不用说建立完善的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了。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指出:“青少年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大专院校、中学、小学都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因此,营造法制教育环境是法制教育的基础。

目前各地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普遍比较单一,宣教单向,受众被动,资源整合不够,流于形式,教育内容有的脱节针对性不强,收效不尽如人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复杂多变,对社会对事物的看法不再传统,接受知识的方法和渠道必须适时更新,大学生法制教育如果还停留在刻板的照本宣科与单向灌输等传统方式势必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