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财政投资论文
文献综述
随着政府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财政投入项目也越加具体和多样化,对于地区经济的影响也越加广泛。在理论界,财政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一直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争论也非常激烈。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投入往往是生产率较低的,为融通政府支出而形成的高税收又会对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缩减政府支出,才能保证经济增长。另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财政投入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品和其他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福利或服务,从而鼓励和便利了私人投资。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有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正面作用,也有非市场环境下决策的负面影响,但我们应以经济目标为标准,综合考量其作用。同样,城乡收入差距也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引起很多学者关注。财政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工具,自然成了调整城乡收入的关注焦点。但是我国政府的首要目标都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所以地方财政投入都带有城镇倾向,反而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陆铭和陈钊,2004)。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财政投入的结构选择会对城乡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因此,目前就要合理运用财政工具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影响经济是多方面的,很多学者都将财政政策中的税收作为影响经济和收入分配的因素。李绍荣和耿莹(2005)从税收结构对经济总体规模和要素生产效率影响入手,说明在中国现行税收结构中各类税收份额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效用,从而说明其能促进经济增长,要素收入增加并能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状况。严正?藕凸??茫?009)考察了政府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Burro关于所得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不一定总是成立。这都是以经济主体行为为切入点,考察由于财政政策影响其经济选择行为而带来的经济发展和收入变化。
一些学者也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研究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大多数文章分析的都是财政在某个项目投入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以科技投入、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投入为重点研究对象。祝云和毕正操(2007)发现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及年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时间上表现为影响弹性逐年降低,在地域上凸显了我国长期的先东部后西部、先城市后农村的区域政策带来的不平衡现象。吕中伟和袁卫(2006)、王凯和庞震(2010)也利用计量工具发现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有很强的正相关,但存在时滞效应,且边际效应递减。在教育投入方面,徐建(2010)分别从全国和西部省份出发讨论了不同财政教育投资的影响,高等教育投入效果更加明显,而初级教育投入效果不明显,提出要根据各省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投入。于凌云(2008)研究发现中国的政府和非政府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具有短期效应。在教育投入比相对较低的地区,物质资本投入是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原因,而非政府投入的增长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效果更加明显。
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确实能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中的需要财政投入和支持的项目还很多,需要全盘考虑,在有限性的财政投入中研究其投入结构的改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收入分配效率更加有意义。很多学者也关注到了这点,从总体财政投入结构上来探讨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很多又都局限在某一领域的经济发展上。肖建华(2008)运用脉冲与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财政投入结构和政府积极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述文章,大多都是讨论财政对某一项的投入对于经济的发展,或是总体财政投入对于某些方面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却很少关注财政投入结构性问题对于居民整体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更少将财政投入与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相联系。本文将针对总体财政投入、城乡收入和地区经济三方面进行分析。第一,通过财政投入项目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来说明政府投入在结构上对于居民生活和城乡收入差距上的作用;第二,通过将财政投入对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与给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相对比,看三者是否存在差异;再根据当前国情,探讨政策的偏向性,进一步探析财政政策在地区经济与城乡收入上的不同作用效果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也同时为今后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差距上进行财政投入结构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数据概述
本文选取四川省统计信息网发布的2001-2009年经济数据、相关政府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以及各地区专门的年鉴数据。主要收集各区县市财政投入、人口和经济等的面板数据,其中2002-2005年财政统计标准相同,而对2001年和2007数据进行统计标准的更改,年鉴统计标准有较大差别,根据几种标准对比以及文献的介绍进行了合并和整理。①没有进行基础年的货币价值换算,因为这里还要涉及政府政策效果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衡量,而这些指标的衡量用现值计算更加直观且可比性较强。
(一)指标选取原因
选择农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原因:一是可以更直接的衡量财政投入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二是财政投入的大部分来源于税收,而对他们的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有一定影响。因此,这样就可以从财政的来源和投入两个方向的作用来讨论对于收入的影响,使分析更具现实意义,更加全面。选择四川省的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成都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表明四川必然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先行者,具有代表性,有助于观测我国调整城乡收入差距的成果;四川的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大,且有扩大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城乡收入问题依然严峻。地域之间的发展还缺乏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的总体情况,具有典型性和研究意义。选取2000-2009年数据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因为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和调整,再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完整性,所以从2001年开始到目前更新的2009年最新数据也能更好地反映如今的财政方向和趋势。二是虽然2008年由于四川发生了大地震,政府和各界的财政支持呈非正常性分配,将增加虚拟变量以剔除这种特殊性,为尽可能的容纳信息,所以采纳目前能获得的最新数据。
(二)数据不足之处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采用数据的年份较少,由于可得数据来源缺乏,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年份较短,没有跟踪到最新的年份,另外,由于统计标准也在不停修改,很难获得统一的统计口径。所以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将扩大范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考察,因为全国的数据较为全面规范,横截面数据也较为丰富,也能将由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变动作为随机事件进行调整,减少数据的偏误和波动相对程度。另一方面,这里只是考察了财政与城乡收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在以后的深入研究中还应该构造财政投入的效率模型,利用财政投入的效率来考察对于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