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 正文

工商管理教育实践创建探析

2021-4-9 |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关于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功能,有学者认为目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却比较片面,对“硬实践”偏重,即注重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诸如运用理论知识、形成心智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等的“软实践”却很少有人将之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与“硬实践”相比,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软实践”更为有效。因此,目前学者们已普遍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能训练,而是包括综合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初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探讨大多偏重于如何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探讨如何从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角度来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后来的研究则慢慢地聚焦于对局部具体问题如职业教育课程问题的关注,徐国庆在《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一书中,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倾向进行了剖析,然后从技术学视角探讨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有效途径,并分别从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作了详细分析。该书虽然没有直接讨论实践教学问题,但其建构的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却隐含着实践教学思想,特别是在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上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无疑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适切的课程框架。

实践教学在西方教育发展中有久远的历史,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是实践教学思想的启蒙,在探究实践教学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杜威认为“做中学”关键在于强调学生动脑,强调学生思维学习情境脉络的反省,强调主体与外部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反思。关于实践教学模式,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一是澳大利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专业设计遵循CBE理论按岗位需求将从业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解,按相应模块组织教学。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在于:虽然学生可以对某一单项技能掌握得很好,能够满足行业团体的规范化要求,但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孤立的,今后会因为知识面窄而对自身的继续发展不利,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技能型人才综合、复合和整合素质的要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是将传统的学徒制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相结合,即进入职业学院的学生,必须先与对口的培训企业签订学习合同,然后在学院注册就学。

在三年的学制中,学院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训练比例为1:1。这样学生就具有了双重身份:大学生和准员工。“双元制”的岗位针对性非常强,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质量上也就有了坚实保障。总而言之,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职业教育实践为本研究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但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及其体系构建方面,缺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即使有,也是倾向于就事论事,或者局限于如何培养职业技能等形式的探索,缺乏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转化分析研究。因此,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尚存在着理论、实践、观念、制度、方法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角度寻找支撑和实践层面的深入探索。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当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死板。一般都是教师先花大量时间按教材讲解实训目的、原理、步骤,然后学生按步骤讨论、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报告或填写表格就算完成实习了。如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则更有个别学生会“搭便车”,基本上只看却不介入,根本谈不上去分析去解决去实践!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也较为单一,高职的实践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借鉴和采用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即采取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方式,由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统一掌握教学进度。同时,多以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主。这样的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已形成了几种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学工交替模式、学做合一模式、自主创业模式;“3+1+1+1”模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等,但这些模式往往套用工科专业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如学工交替模式,“工”的阶段学生基本上是在企业中,企业一般很难按照实践教学进度要求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和岗位,也难专门指派资深员工作为学生实习导师。而学校派的指导教师也往往起不到指导作用。再比如学做合一模式,一般也就是教师先讲解一下方法、原理和程序,然后学生照葫芦画瓢,难以真正起到培养岗位能力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各行业内,纷纷出现了大量的新方法、新手段,而这些新方法、新内容并没有及时编入教材,新知识、新案例等也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导致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材滞后于时发表展,使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达不到与时俱进的要求。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学经费,不少学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成效更为显著的工科类实训室,而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室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在资金的具体使用上,许多工商管理类实训室实质上只是安装了一些普通软件的网络机房。一些实训室虽然挂着“人才测评中心”、“商务谈判中心”等牌子,但实训室除几台计算机和几张工作台之外,没有其他的设备或设施。实训室建设流于“形似”而缺乏“神似”。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工商管理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也提倡教师下企业锻炼,但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依然紧缺,难以完全胜任工商管理类实践教学的要求。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大。工商管理类专业不仅涉及商贸业,而且还涉及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其它服务业,岗位工种较杂。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也比较多样化,对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带来较大的难度。二是对态度和能力的要求高于对知识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由于采用的大都是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技术含量较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不高,但由于这些岗位工作的灵活性大,工作认真和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其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从往届毕业生的调查来看,只会埋头读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不一定优秀。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态度和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三是专业技能的运用强调艺术性。经营管理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因而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经营管理技能更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增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