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旅游论文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
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使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垄断性、独特性的总体特征。青藏高原恢弘博大,丰富深邃,原始奇特,有着独一无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依托青藏高原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青藏地区已开发出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所谓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林区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青藏高原森林土地资源有0.19亿公顷,其中95%集中分布在高原南缘喜玛拉雅山地和东南部的横断山区。青海有仙米、互助北山、尖扎坎布拉、鹞子沟、群加等流水潺潺、云蒸雾尉、苍松翠柏、绿野如荫的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西藏森林面积717万公顷,这里保存有色季拉、巴松湖、热振、结德秀、玛旁雍措和班公湖等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这些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仅拥有繁茂的原始森林,还有冰川、鸟岛、湖泊、寺庙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西藏自治区在保护原始自然生态的前提下,为游人提供生态观光旅游,以提高人们对森林、冰川、湖泊等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近年来,西藏加强了森林高原生态旅游的开发力度,色季拉、巴松湖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已投入1.38亿元,用于公路、景区、旅游饭店等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仅色季拉、巴松湖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收入达693万元,当地政府部门将其中24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青海省充分利用互助北山、坎布拉等国家级森林公园资源,打造多元化的业态,着力发展观光旅游、生态休闲度假、运动探险、保健疗养、山珍美食、水库亲水体验等旅游产品,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实现了旅游目的地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青藏高原独特的山山水水,珍稀草木禽兽,已经成为表达藏族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青藏高原的江河湖泊堪称世界之最,不仅分布数量多、海拔高、水质清澈,秀丽迷人,而且还与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相连,被誉为别具一格、独具魅力的“江河圣湖”,适宜观光考察和旅游。当地政府已将长江、黄河、青海湖、雅鲁藏布江、纳木措湖等开发成极具旅游休闲价值的风景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现在,青海、西藏两省区依托这些江河湖泊,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树立起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浩瀚辽阔的草原、千姿百态的荒漠,构成了一幅幅奇妙的壮美画卷,草原与荒漠充满着神秘与未知,是旅游者和科考、探险、摄影与历史学家们神驰向往之地。青藏高原各类天然草地面积共约1.2亿公顷,其中西藏有天然草地8207万公顷,约占全国天然草地面积的21%,占西藏土地面积的68.11%。青海省拥有草原面积5.4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50.7%,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4.74亿亩,居全国第四位,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是草原生态旅游的最佳地区之一。近年来,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也在悄然兴起,虽说草原生态旅游尚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前景是无比广阔的。
以野生动物保护区为依托开展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观赏游。如西藏已建立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5处,建立起以黑颈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雅江中游河谷和色林错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以藏羚羊、野牦牛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世界最大数量的野生食草动物种群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以滇金丝猴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芒康金丝猴自然保护区。青海省已建立起以黑颈鹤、大天鹅、斑头雁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观鸟室、蛋岛生态通道和鸬鹚岛生态木栈道已建成投入使用。青海还建立起以藏羚羊、野牦牛等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以黑颈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隆宝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以珍稀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起以水禽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可鲁克湖———托索湖自然保护区。青藏两省区依托这些自然保护区逐步发展野生动物观赏生态游。
体育旅游在发达国家开展得十分普遍,人们通过旅游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比如骑自行车郊游、上山滑雪、山间旅游,周末的时候到海滨冲浪、游泳、乘游艇出海等,既达到健身目的,又实现了对大自然的回归,使身心彻底放松。在我国,青藏高原体育健身旅游也在悄然兴起,譬如,近几年青海省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运动型、体验型旅游转变,高起点策划、高质量推出了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等旅游项目,增加了参与性和娱乐性,丰富了旅游精品内容,满足了国内外广大体育旅游爱好者的休闲需求。探险旅游,指旅游者从未见过、听过或者经历过,既标新立异,又使人特别兴奋或惊心动魄的旅游活动。许多旅游者把获得各种刺激性的探险看作是一种享受。青藏高原碧绿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雪山,奔腾的江河,集高大、雄伟、辽阔、俊秀于一体,是景色绝佳的探险旅游天地。青藏两省区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主要以西藏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三江源、可可西里等为代表。每年来这里观光、考察、探险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藏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最有特色、最能够吸引人的是它的宗教———藏传佛教,这是在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以及现在距离西藏较近地区崇奉的宗教。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中心,青藏地区开发形成了一大批生态旅游产品。如建筑艺术,千座藏传佛教寺庙作为西藏宗教文化的集成载体,从建筑、装饰、壁画、塑像、宗教活动及仪式等方面展现了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宫殿建筑和许多著名的寺庙古墓,如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均被列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海神秘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以及瞿昙寺、隆务寺、文成公主庙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些都发展成了有名的生态文化游景点。
世居青藏高原的各民族共同创造出了多元共存、丰富多彩的民居民俗文化,其与众不同的民居建筑、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是举世瞩目的。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宗教信仰、待客礼仪等,极富民族性、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譬如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西藏民居的历史十分久远,四千年前的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有了丰富的建筑遗存,这些传统的民居建筑是发展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游人访古探幽、欣赏艺术、考察研究、增长知识都有极高价值。当地各级政府凭借这些独特的民居民俗风情,开发了“藏家乐”等令国内外游客喜闻乐见的生态旅游形式,较好地满足了旅游者观察、体验民族风情的需要。青海省则直接利用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自然朴实的村落资源,建立民族(民俗)文化村,如青海的土族民俗文化村等,开展民居、民俗文化村生态游,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青藏两省区的各种节日、赛事等也成为民俗生态游的一大热点,如西藏的“雪顿节”、沐浴节、望果节,青海的“射箭”比赛、“花儿”演唱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