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通识教育论文
本文作者:于伟峰 赵世英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通识教育”有利于弥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封闭性带来的弊端
“教化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其支柱乃是精神之修养和思想的能力,其范围乃是一种成系统的认识。”这证明了只靠灌输去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的价值观是不可能的。“通识教育”是一种启心智、开视听的课程教育。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的认知,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辨别力、选择力和判断力。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有明显的封闭性,使其在学生价值信仰和道德人格方面的培养显得相当乏力。而“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正好可以克服由封闭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放式和多元化教育内容的实施,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主体自觉。因此“通识教育”为传统的德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通识教育”必须有合理的价值引导,否则容易造成不稳定和混乱,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因此“通识教育”在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需要一种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必须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通识教育”有利于弥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观教育的不足
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出现不和谐和不稳定。因此,对多样文化、多样文明、多样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梳理和介绍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所担负的主要责任,帮助大学生掌握主流价值观导向,使大学生的价值更加全面,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因而必须设置一种提高人的价值自觉的课程模式。要提高人的价值自觉程度高,我们才有真正把握自己时代先进的价值观的可能性。先进的价值观在任何时代,一定是合乎时代和历史潮流的,与同时代的任何价值观相比这种先进价值观的理性水平都会高一些。而人的自觉性的核心就是人的理性。自觉程度越高,理性程度也就越高,其价值观也更为合理和先进。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人的价值自觉我们要如何提高呢?这就需要调整价值追求内容的结构。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缺少的就是这种提高人的价值自觉的课程模式。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两课”模式。“两课”教育包括了基本的“三观”教育和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审美观素质等繁多的内容。这样的课程模式很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通识教育”的引进可以克服这种弊端。
深入、广泛的社会、人文和自然基本知识的教育被“通识教育”包含,重视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自身思想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的理智和感情都得到发展,造就全面发展和自由和谐的人。此种教育模式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和谐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识教育”是一种启心智、开视听的教育模式,与提高人的理性和价值自觉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