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物流管理论文
本文作者:李强 孙艳 闫博睿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即使这些学校有能力进行设备投资,但由于这些设备的教学利用率比较低,维护成本比较高,投资效果也比较差。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是建设模拟实验室或安装模拟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软件,如建设模拟配送中心,安装ERP软件、仓储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由于资源有限,教学过程中模拟的程度有限,不可能覆盖物流管理涉及的全部要素,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校内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实际必然存在一定距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采用学校投资、企业投资或校企共同投资三种形式。由于高校自身资源有限,采用企业投资和共同投资的形式比较普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1)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的职责,并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学工交替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学生在校学习以公共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与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课程,学工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围绕具体的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人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虽然高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多,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接纳学生实习或实训的数量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不足。同时不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少学校和企业联合的系统规划和设计,实践性教学的计划、执行、监督、总结和评估等难以落实,尤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维护更多依赖私人关系,再加上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在相应的机构、人员、政策方面缺乏保证,基地的建立和维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差,影响了实践教学实施的效果。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由于物流管理具有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等特点,因此更应注重开设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既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实践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实践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传统人才培养观念束缚,虽然大多数高校声称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重视,一方面分配给学生实践的时间过少,一般只是在最后一学期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在实践教学投资较少。高校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普遍对学校与企业合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合作主要是为了完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没有很好顾及企业的需要和利益,造成学校合作热情高,企业合作冷淡的现象。而合作企业也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也很少考虑从高校合作中受益的问题,把合作当做选人的途径,不关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即使关注也是考虑技术合作,希望能够为企业的一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对于教学合作问题并不感兴趣。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资源包括实践平台、师资以及实践教学教材三方面。实践平台方面,学校投资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到底投入多少资源,资源与学生数量如何配备,成为模糊不清的问题,同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特别是依靠企业的,企业既要保证正常经营,又要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投入多少资源也是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如果没有配套的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平台,根本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师资方面,谁来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及指导?是高校教师,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高校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双师型”的老师较少,而企业管理人员又没有精力来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教材方面,传统的理论教材不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传统的教材理论多,企业实际运作描述的少,即使有些,不少也过时了,与实际运作脱节。由于没有合适教材,使得教师授课没有科学依据。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调系统性和模式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学方针和目标、组织机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以及沟通、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多方面,规划完善是实践教学基地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有完善的规划,学生就不会学到应有的知识及实践技能。2.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得不到政策支持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室教学局面,让学生到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习,特别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政府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总结要求、教师素质培训、教材编写、经费支持、人身安全保险、企业税收优惠和教学认证等多方面。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政策,但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和技术创新方面,其它方面缺少明确的政策文件。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给企业减负,原来由行业主管的院校,多数划归为地方政府主管,行业、企业逐渐淡出人才培养过程,在加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缺少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还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企业和学校没有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中的利益结合点,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以及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不强导致对合作企业吸引力不够等等原因,造成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运营没有形成互惠多赢的机制。而形成互惠多赢的机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利益结合点。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获得企业给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一些资助,如硬件和软件方面,以改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条件,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以企业的实际运作为研究对象,把企业实际的情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外通过为企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帮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中推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从高校可以获得企业需要的廉价劳动力(学生毕业前)和物流运作人才(学生毕业后),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对员工就某些方面进行培训,如物流师资格考试,还可以利用学校优质的物流管理师资为企业做些咨询服务,解决企业在管理和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也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还可以获得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其次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之所以企业缺乏积极性深层次原因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差异及价值取向不同造成的。企业首先要求学生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忠实诚信、适用艰苦环境的精神及与企业一致的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其次才是物流专业技能,但在缺少企业文化的学校里很难培养出具有上述素质的毕业生,因此必须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只有把文化差异解决了,校企合作建设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才能长久、稳定,才能不断深化。最后要加强物流专业建设,尽快形成管理、技术和人才优势,增强为物流企业服务的能力,进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吸引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培养更加符合物流企业需要的高技能物流人才,吸引企业参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