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物流管理论文 » 正文

物流管理教育改革思索

2021-4-9 | 物流管理论文

本文作者:江许胜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对亳州市相关企业调查资料分析显示,我市物流企业数目逐年增多,物流人才成为紧缺型人才,其中基层物流人才需求所占比例最大。为了进一步掌握企业物流岗位对学历要求的情况,特对亳州康美物流、天运物流等多家企业做了抽样调查,发出问卷300份,现场收回问卷265份,样本资料265份,其中要求本科学历岗位数62个,占23.5%;大专学历岗位数118个,占44.5%;高中学历岗位数33个,占12.5%;中专及技校岗位数52个,占19.5%。可见,物流企业岗位中对大专层次的人才需求是主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空间较大,企业更需要技能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三多三少”的普遍现象,即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专业知识课程多、职业素养课程少,重复性知识多、整合性内容少。而且,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可操作性不强,存在理论与实践分割的倾向,教学时间安排上仍以课程的学时为单位,时间上无法满足项目操作用时要求,破坏了物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需要授课教师之间经常调换课表,才能较好开展一次实践作业。上述问题,导致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40人,2009级、2010级学生目前在校就读,2008级学生现已进入企业实习。现有专任教师12名,缺少企业兼职教师,且专任教师职称、年龄结构不太合理。现有物流综合实训室一间,非标准化ERP实训室一间,但事实上物流实训室的教学功效并未得到体现,主要原因可能是对物流岗位实践了解不全面,对物流实践教学特点和内容理解不深入。需要什么样的实训条件,要锻造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不仅需要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更需要一套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纵观国际上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几乎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体现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宗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但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校企接洽存在缝隙,首先表现为接洽不对等、深度不够及机制不成熟[3]。校企双方的要求与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学校期望企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企业则追求利润,认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表现不积极,因此合作层面较浅;其次是工学时间搭配难。在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中,学生半工半读,而企业则需要保持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学校在顶岗时间安排上没能考虑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再次是岗位需求供需不平衡。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有限的,一次性接纳大量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学习不现实,学生往往要被分散到多家企业中进行,或同一岗位安排多批次进行,这就给工学交替的组织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工作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很重要。首先要构建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中心,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培养;其次要突出两个融合,即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体现共同育人机制,强调校企利益平衡;再次要围绕三种能力,即基本职业素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主线条;最后要健全四个环节,即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1234”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中心,突出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要考虑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选择最佳的实践教材,配备得力的教学师资,创造最优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要围绕实践教学能力目标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实训活动,采取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利用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训基地培养岗位操作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方法上,要体现职业性、参与性、理实一体化的特点,并与各项能力培养的目标一致,可以市场调查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模拟仿真法等多措并举[4],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自觉养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实现校企“零距离”。“三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培养由“双师型”向“三师型”转变将是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5]。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须走外延和内涵双重发展之路。外延发展即校企联合,聘请行业和企业中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富有物流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担任物流实务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内涵发展即加强现有物流专业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由于物流专业实务操作性强,只从理论层面提升教师水平是无法满足物流专业教学需要的,因此应该积极推进教师的社会化培养模式,首先要有计划地组织在校教师分批到相关企业考察或顶岗学习,通过参加相关物流技能培训,开展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等途径,掌握本专业的应用技能,其次要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及职业指导能力的培训,以积累经验,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坚持内外并举,不拘一格。一方面要完善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应用功能,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修定物流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其次是完善分功能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围绕物流基本功能要素的实训需要,设计实践教学场景;再次要加强软件模拟仿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训室就能感受企业运作真实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尤其是要与企业形成伙伴型战略联盟,遵循“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国企与民企相结合,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相结合,不拘一格寻找合作伙伴”的思路[6],可以在不对口企业的物流部门建立实践教学点,在对口物流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解决工学交替过程中岗位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及实践教学组织实施难的问题。实训教材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合适的实训教材有利于物流实训的教学。改革中要以物流业务能力为核心,以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要素为出发点,切忌搞大而全。教师在教材编写中,杜绝搞形式化,防止偏理论轻实用,要突出应用技能,突出可操作性,真正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