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电视发展论文
作者:李宜卿 单位: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
一、高科技手法下的空间和人物设置、拍摄视角选取、画面光线运用把电影的内核延展的更加深邃
马丁•斯科塞斯是一位擅长用场景、画面和镜头语言表述自己观点和思想的导演。无论是电影开始那段横穿火车站内部的长镜头,还是隔着钟楼玻璃俯瞰夜色中流光溢彩的巴黎全景,在酣畅淋漓的3D效果下,都成为高品质的视觉享受。影片使用极为快速、灵活的镜头运动,伴随着卢米埃尔兄弟那种颜色叠加般的调色,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复古的暖调。特别是影片中,雨果将乔治-梅里叶藏在壁橱里的画稿打翻在地上时,盒中电影布景手稿一张张幻化成为梅里叶老电影里的真实影像,在空中飘浮撒落着,配合优雅的3D立体效果,美轮美奂,不断交织重叠的手稿就像快速放映中的幻灯片般活动起来,既表达了一位父亲给女儿讲故事时深情浓浓的爱意,又是对前辈电影拓路人的充满诗意的致敬和缅怀。雨果到图书馆里借阅电影史著述,一部部经典电影便从书页跃然于银幕之上——《火车进站》《月光宝盒》《寻子遇仙记》,美轮美奂。整部电影的场景并不算多,大都发生在火车站大厅、大钟阁楼、图书馆、城市街道以及乔治•梅里埃的房间内,但马丁•斯科塞斯却把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场景设置的一丝不苟,用华丽丰富的高科技视听风貌、教科书般精准的镜头语言,以及浓厚的色调,让它们变得色彩绚烂,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
二、叙事与镜头并重,感人至深的剧情、富于叙事的艺术方法,用技术讲故事的表现能力是影片成功的另一半
不仅“视觉最出色”,《造梦的雨果》更因对心灵深层的扣击而被广泛赞誉。如导演本人在采访中所叙述的那样:“《雨果》电影中涉及的20世纪早期是发明的黄金时代。梅里埃制造出了神奇的摄影机和放映机,汽车、电话、收音机、飞机也出现了,所有这些伟大的发明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极度兴奋并饱含希望的时代。而现在的我们和20世纪初的情形是极其相似的,只不过现在我们拥有更先进的科技。所以为什么不用这些技术来讲故事呢?用一种可以真实反映我们看待现实的方式来描述,就好像你在剧院里看戏剧表演,那些舞台上的演员们可都是‘3D’的”。
这种“用技术来讲故事”通过感人至深的剧情,让生命柔软生辉的好东西跃然与大屏幕之上。男主角雨果是一位孤儿,做钟表匠的父亲火灾中丧生后,接替酗酒失踪的伯父干着为车站钟表上油维护工作,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钟楼的阁楼上,车站内每天都挤满了来去匆匆的人群,却无人关心他的生活,只有父亲留下的金属机器人陪伴在他的左右。修好机器人,找到父亲留给自己的信息,是支撑雨果在孤独中继续生存的唯一动力。而当他在车站玩具店偷取修理机器人所必需的零件时不幸被店主乔治发现,并没收了父亲留下的修复图纸。雨果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戏剧性的变化?机器人与玩具店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联系?这一谜团吸引着观众更投入地去欣赏影片。当雨果遇上伊莎贝拉,观众便跟随两位同样失去双亲、同样怀着充满冒险童心的孤儿,去探索隐藏在机器人背后的奥秘。而这场冒险的终点,却指向了伟大的电影艺术大师?-乔治•梅里埃,以及一段辉煌的无声电影史。影片的大团圆结局令人十分满意:乔治•梅里埃的心结被解开,重新被公众所接受;车站巡查获得了真爱;而雨果最终被梅里埃一家所接纳,生活有了依靠。
电影里的雨果透过大钟表盘间的空隙隐秘地饱揽人间百态,雨果虽然年纪尚小,但生活的残酷让他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怀着一个幼小但坚强的心,他帮助陷入低谷的梅里叶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梅里叶最后称呼雨果是“魔术师”,是因为雨果经过一连串神奇的冒险经历,最终帮助这位曾经的真正魔术师重新拾回了“梦想”。
如此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确实是马丁•斯科塞斯这位既深刻了解现实生活的残酷,同时又有一颗极度热爱电影的导演才能够完美的诠释的。《造梦的雨果》这部高科技制作下的大片同时成为了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广受好评的文艺片,它的摄制成功为我们成功的指出,好电影应该有“丰富性”,好的影片效果不仅需要先进的电脑科技与摄影设备来支撑,更需要与精益求精的电影艺术品质相结合,才能拍摄出更有品质的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