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宗教文化论文 » 正文

傩面具的宗教意识思索

2021-4-9 | 宗教文化论文

本文作者:李海平 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随着历史的发展,当面具以凝固的面孔进入艺术性的演出后,它以其单一的表情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使得无表情中蕴涵着无限的表情。正如美国著名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在《关于面具备忘录》里所说:“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面具本身就是戏剧性的,它从来就是戏剧性的,并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进攻型武器。使用得恰到好处,它比任何演员可能做出的面部表情更微妙、更富于想象力、更耐人寻味、更充满戏剧性”。[1]中国的傩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是高层次的民间艺术,它造型百态,内蕴深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宗教意识、民俗意识和审美意识。它不仅仅是表演道具,也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化的产物,是神灵、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人与神的沟通:傩面具的神性

在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中,面具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它们是神灵的栖息之所,象征着各色鬼神,所以才具有了驱除邪魔的功能。为什么面具会被当作是神灵来看待呢?这要追溯到面具的起源问题上。事实上,面具作为审美感觉产生之前的原始造型最重要的形式,它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的推动,而是由原始狩猎、部落战争、巫术信仰、头颅崇拜、图腾崇拜及祭祀仪式等多种因素孕育产生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头颅的崇拜。有位研究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外国学者曾指出:中美洲传统宇宙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相信人类和动物的灵魂,或其本质的生命力,一般居住在骨骼里面,而经常是在头骨里。他们的生命从其骨骼再生。[2]

头颅崇拜是生命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观念在世界各地的史籍、文物和民俗中都有大量的凭证。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世界各地的原始部族,普遍存在猎首、食人并以人的头骨作装饰的习俗。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在《金枝》中多处记载了原始部族的猎头习俗,几乎都是把头颅当做神灵来崇拜的。如,在西非的原始部族中,国王逝世后,他的心要被新国王吃掉,但他的头,则被供起来当做神物。[3]在猎头部族看来,头是人躯体的灵魂所在,即使离开肉体,也可以产生神奇的力量。我国古人认为,人的灵魂是通过头顶出入人体的。在甘肃出土的陶塑人头中,其头顶留着豆大的小孔,著名的半坡彩陶鱼面人像,有的头顶开着三角形的天窗,这些都和瓮棺上留的小洞一样,是原始人为灵魂出入开的通道。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原始的生命崇拜渐渐演化为对人造骷髅或面具的神性崇拜。

傩仪、面具、民俗的结合,是傩祭、傩舞、傩戏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在傩戏表演中演员要戴上一张没有变化的僵硬的面具呢?正如前面指出的那样,在信仰者眼中,傩面具本身就是一种凝聚了宗教意识化的神物,是将人的灵魂送到另一个世界的载体,是沟通人、鬼、神三界的工具。一般人一旦戴上一张与凡人不同(有的面具造型虽与凡人大同小异,但经过一定的仪式后也就神化了)的面具,他们的身份就会因此而改变,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可以充当人与神交流的角色,获得了一种神权和话语权。面具作为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形式”,[4]可以掩盖佩戴者的“自我”,使其心理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傩仪和傩戏中,戴上面具的扮演者,在一些场合他们确实进入角色,还会处于‘迷狂’状态,将自己和面具所象征的角色及有关内涵水乳交融于心身。”[5]

在傩文化圈子里的人们的意识中,面具是神灵的象征和载体,如何对待面具,往往要遵守各种约定俗成的清规戒律,从面具的制作、存放到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贵池的傩神会在雕刻新面具时,极为庄重。一定要挑选吉日进行砍树仪式,当天族长还要亲自到树前烧纸放炮、作揖礼拜。树被锯倒后,要立即从地上抓一把土覆盖于树的根部,这样树的灵魂就不会死去。新面具在制作好之后,必须“开光”后才具有神性。开光仪式一般都是由端公或道士主持,在点光时,杀公鸡取血,兑以朱砂和金粉,按照面具所像神的品位依次点涂七窍,这样面具才会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6]

面具是神灵的栖息之所,各地在傩戏演出之余都会将面具供奉起来,一般都被安置在庙宇、祠堂或者当地傩戏组织者的家里。安徽贵池的傩面具一般都放置在宗族祠堂的箱子里,江西南丰有专门祭祀面具的傩神庙,云南澄江关索戏面具供奉于灵峰寺的神柜之中。面具在取用时还要举行“开箱”仪式,贵州德江傩戏在正戏演出前,要用一个大簸箕盛放面具,用纸钱盖着,由掌坛师搬请面具,每请一个都要以酒相敬,并念一段祷词。各地的傩戏在正戏演出前,一般都有祭祀祖先或神灵的仪式,其目的都是迎神、请神、酬神或对祖先、先师的祈祷,迎神、请神中的“神”正是一个个富有神性的面具。德江县土家族地区的傩堂戏,演出前开坛法事的内容首先就是礼请诸位神灵,由掌坛师扮演的“唐氏太婆”打开桃园三洞的洞门,“搬”(即请的意思,表示虔诚)出二十四戏(即二十四个面具)来,也就是把这些神灵都请了出来。安顺地戏正剧演出前有“开财门”、“扫开场”、“扫收场”等带有傩祭性质的活动。所谓的“开财门”也就是迎神,即演出第一天上庙祀神,迎请脸子(面具)。演员戴面具,穿戏装,由戏中扮正派主帅的人率领,沿村寨焚香纸,鸣爆竹,念诵纳吉逐疫诗文。演出结束后还有“封箱”(即送神)仪式。

贵池在每年正月演出启用面具时,都要进行隆重的迎、送傩神活动。在正月初六的夜里,由年首(指傩戏演出的组织者)派两人悄悄到祠堂将装脸子的箱子“偷”下来(意为不惊动祖先),送到傩神庙或社公庙的神台上。初七一早,开箱将脸子搬出,由长辈用生布(未用过的新布)蘸上用檀香或柏枝浸泡的清水,将脸子擦拭干净(俗称“开脸子”),然后用木棒撑着“脸子”,摆在箱子上,由四人抬着,年首在前引路,旗、锣、伞、铳开道,一路上烧香纸、放鞭炮,将“脸子”迎到祠堂,摆在龙案上,所谓“迎神下架”。整个演出结束后,要烧香纸、放鞭炮、敲锣打鼓,将脸子装箱,恭送回祠堂的神台上,谓之“送神上架”。请神指的是请天上、地下一切神?下界,请神的形式各宗族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将傩神(即脸子)迎进祠堂,烧香敬酒,由年首或长辈读请神公告。另外,傩戏面具在祠堂里的位置摆放并不是随意的,摆位时,在祠堂大厅内用三张方桌摆成“品”字形,前放一张摆置点燃香烛的条桌作为香案。脸子被迎到祠堂门口时,由一人念:“请二郎神进门安位”,然后将脸子分为三排,每排七枚,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脸子摆好位后,祭祀一番,才能戴上演出。演员戴上面具后,就成为了节目中的人物或神?。[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