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旅游类论文
本文作者:谭兴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课程开发流程比较
课程开发,也称课程设计、课程编制,对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多层次的规划和设计。一般来说,课程开发包括四个阶段: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课程评价,其具体的开发流程因各国的技术职业教育的体系、管理及运行机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我国的技术职业教育系统是以学校为办学主体的,其课程开发工作主要由各个办学机构承担。首先,针对拟开或现有专业进行广泛调研,征求行业、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学术团体及社会公众的意见,然后,分析人才需求的现状及趋势以确定专业名称及招生规模,分析职业所需的能力体系以确定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经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的专业教学计划需上报学校学术委员会论证、审批,并在市教育委员会审批、备案。
课程体系结构比较
国内外旅游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有所区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积极与能力本位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教学相适应,采用了比较灵活的选课机制,即除了规定的必修单元学习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的选修单元和附加单元。灵活的选课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如美国著名的康奈尔酒店学院的饭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限定选修课、饭店选修课、自选课、实践五部分构成。而我国旅游类专业的课程结构,二十几年来基本上是以学科或知识的逻辑来组织的。从横向上看,以必修课、选修课为标准进行划分,它由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实践环节六大模块构成。其中,必修课属于旅游类专业人才必备的通用性基本理论和知识,选修课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选择。从纵向上看,实行的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体系。近年来,不少院校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中,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反映到课程设置上,比较集中的做法是改变过去仅仅围绕狭窄的专业课来协调基础课的方式,取而代之普通的课程(或称广泛基础课,即共同课+基础课)———专业课———加修的课程(为拓展的课程或相关的知识课程)组织形式,出现了“模块型”、“系列型”等多种课程设置形式的局面。可以说,这种改革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大的意义。国内某旅游专业将旅游服务与管理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课程分为四大模块:素质模块———包括基本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两个方面。饭店服务技能模块———包括饭店管理概论、前厅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导游技能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行社管理、客源国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旅游生态学、旅游法规等课程。实践操作模块———包括专业实习、“两课”社会实践、读书报告、旅游地理野外实习、导游业务现场导游、实验操作、实训培训等。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比较
从理论上讲,国内外院校旅游类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的相同之处在于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并重,课程学习上也注意到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但在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上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国外的旅游类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架构呈发散态势,从外环向内环看,则是较大范围的不同知识融合,收敛于内核,学院只对内核进行严格控制,其余层次均赋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将高等教育的统一性与职业差异性有机整合。而我国旅游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则是一个上升的梯形。这是一个按照学科或知识的逻辑组织构筑的主干结构,它传承了传统专业的高教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目前被国内大多旅游院系采纳。在这种体系结构下,各院校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趋势是强调统一性,而对多样性重视较少。《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2000年3月21日)中指出: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大致为4∶6,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比例一般是50%,实习一般安排为一个学期。对于文化基础要求比较高或者对于职业技能要求比较强的专业,可以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能力导向型与知识导向型的课程安排比较
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决定着旅游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关系到对旅游类职业教育性质的认识。但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究竟是应该重学术性、理论性,还是重应用性和职业性?众所周知,旅游学是一门文理工兼而有之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按照学科分类来看,它当介乎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之间;从传授或学习知识的角度讲,当是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并重;再从中、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看,从事实际工作者居多,多从事基层服务和基层管理。旅游学科的这种特殊性,就注定了旅游类职业教育课程指导思想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当是学术性、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而不能因为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者居多,就过分强调其应用性,而轻视、甚至忽略学术性和理论性。当然,也要防止重理论而轻实际,重学术而轻应用。康奈尔酒店学院将不同类型的课程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类别又对应着不同的工作能力,在每一类别之下延伸出若干门课程,核心课程与饭店选修课程的类别划分基本相同,每一类别的饭店选修课包含更多的课程,限定选修课和任选课没有具体的课程限制。通过表2,可以清晰地看到康奈尔酒店学院是以工作素养为导向设计课程,从而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我国的课程安排是按知识体系进行组合设计的,更多考虑的是学生要掌握什么样的知识,而对旅游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重视不够,所以在课程安排的系统性和突显专业特色方面有一定欠缺。如扬州某旅游专业的课程安排,在五大类知识构成中,有四类可以说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通用课程。进一步说,国内的专业教学还存在较为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康奈尔酒店学院围绕着培养学生九方面能力开设了很多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一方面给学生灵活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学分控制保证核心课程内容的学习。与之相对应,国内院校课程的总数偏少,公共课程所占的学分偏高,学生自主选课的权利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课程内容上来看,康奈尔酒店学院饭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已不再局限于酒店的房务管理、餐饮管理等传统课程,而是以此为依托,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了有效扩展。比较典型的是将酒店与房地产进行有机融合,开设了诸如房地产管理、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等多门此类课程。从教学侧重点上来看,康奈尔大学非常重视饭店管理中关于硬件知识的讲授,他们开设饭店设备操作、设备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设备管理、饭店设计等21门和硬件相关课程,并在核心课程中体现。但国内大多数院校把饭店管理专业划归为文科专业,讲授关于服务层面的软件知识,其中较多课程随着社会发展已经变为显性的知识,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已经逐渐弱化。扬州某学校旅游专业在课程知识体系的架构中虽然涵盖了酒店设施管理类知识,但其重要性未得到应有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