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畜牧业论文
本文作者:于康震
回顾十年辉煌成就,坚定发展信心
2011年,饲料产品总体合格率达到95.5%,比2002年提高7.3个百分点。养殖环节“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检出率从2002年的3.92%下降到2011年的0.08%。2005年以来,商品饲料“瘦肉精”一直保持零检出,安全优质饲料产品已经成为市场主流。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2011年,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数量达到360个,是2002年的6倍,平均每年增加33家企业。其中,年产量超过50万吨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发展到33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3%。一大批饲料企业走上集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综合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升。一些饲料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在海外投资建厂,布局国际市场。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在饲料行业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入户率和转化率继续提高,对养殖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达50%以上。全国饲料生产企业62万名员工中,近四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是10年前的近2倍。回顾饲料工业10年发展历程,成就来之不易,是政策有力、市场给力、监管得力、行业努力的结果。政策方面,饲料生产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一直延续至今,对增强饲料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国家明确玉米优先满足饲料需求,缓解了饲用玉米供应趋紧的形势;国家针对畜牧生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饲料工业的发展。市场方面,2011年,全国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7958万吨、2811万吨和3811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27.6%、24.1%和172.1%;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7%、80%和33%,比2002年提高27、27和21个百分点,为饲料增产提供了巨大空间。监管方面,过去10年农业部依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切实维护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推动饲料工业进入了整合提升的快车道。行业发展方面,饲料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经营管理制度,饲料工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横向整合融合、纵向延伸链条、走出去引进来协同发展的良好趋势,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几个方面的协同作用,既是我们过去1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动力所在,也是指导饲料工业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应该充分总结,不断完善。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实现科学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思路,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再次强调“三农”工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全面论述了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清晰地勾画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时期,饲料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动物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在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人均收入增加、人口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等因素综合推动下,动物产品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肉蛋奶和养殖水产品产量每年分别要增加120万吨、30万吨、450万吨和140万吨。生产这些动物产品,每年需要增产800万吨饲料。二是现代畜牧业建设加速推进。随着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现代畜牧业建设将加速推进,既为饲料增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饲料企业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三是参与国际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饲料添加剂和饲料机械设备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优势地位。一批企业在国外投资兴办饲料加工厂和饲料原料供应基地,积累了成功经验,树立了良好形象。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环境将不断改善。
看到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目标相比,饲料工业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产业素质仍然较低。全国1万多个饲料加工厂中,单产不到1万吨的占90%,低水平经营、低质量产品、低层次竞争等问题突出。饲料资源制约趋紧。豆粕生产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超过80%,玉米供应趋于紧平衡。根据相关规划提出的动物产品生产目标,到2015年要增加4000万吨配合饲料,大宗饲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质量安全形势复杂。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问题虽然得到扼制,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非粮饲料资源未经严格评价就在饲料生产中使用,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全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尚未建成,管理不当、环境污染等非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需要密切关注。不确定因素增加。畜牧业波动频次增加,畜禽养殖方式转变加快,原料、能源、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大幅攀升,国际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措施对国内的传导影响加大,这些不确定因素对我们的市场适应能力、管理变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都是严峻考验。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高鸿宾副部长在2012年4月召开的全国饲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为核心,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构建管理规范、产品优质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饲料工业。大企业是推动饲料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要带头落实新时期饲料工作总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在这里,重点提四点要求。
以贯彻落实新条例为抓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国务院2011年颁布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后,农业部2012年据此发布一系列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各项新制度新要求的实施细则,根本出发点是推动饲料企业做大做强,规范饲料市场秩序。大企业要带好头,做学法懂法守法的典范。这次饲料法规修订,贯彻的基本理念是健全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饲料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推动形成涵盖全过程的饲料质量安全管控体系。以增强服务养殖能力为抓手,加快融入畜牧产业链。建设现代畜牧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是必然选择。饲料工业既是自成体系的产业,也是畜牧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只有与其他环节协同衔接,才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很多饲料企业致力于构建畜牧全产业链,难点在于养殖,离不开千家万户。一些饲料企业继续坚持专业化发展,市场营销思路也在变,需要靠服务带销售。当前,我国畜禽规模养殖仍处于初级阶段,养殖户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都有困难,饲料企业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为养殖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与养殖户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构建稳固的关系,加快融入畜牧产业链。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抓手,推动转变产销运营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将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了信息技术对现代生产生活无所不在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从自身发展出发,还是从引领带动畜牧业信息化出发,饲料生产企业都应积极主动加快信息化建设。应对用工难和推行生产全过程精准化管理,自动化生产线是主要选项。建设产品追溯体系,提高人财物管理体系运行效率,增强服务客户能力,现代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也是重要手段。长远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饲料工业中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