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农村教育论文 » 正文

教育概念论文:乡村教育目的概念定位分析

2021-4-9 | 农村教育论文

本文作者:刘丽娜 李化树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本文根据研究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联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参考资料来源为中国期刊网和学校图书馆。时间跨度为2005年至2010年,可以有效保证研究紧贴时代形势和现实需要,进而保证研究的价值性和实用性。整个研究都是建立在对相关研究文献和原始资料的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地搜集、引用、分析和综合文献,力求最大可能的保持文献的原有意蕴,避免断章取义。农村教育目的的应然状态是指农村教育目的应该是何种状态。近5年来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农村教育目的的应然状态进行分析,其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类学者认为农村教

育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最终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吴志丽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知“农村教育也应是为了实现农村子弟的自身发展,为了更好满足农村孩子的发展需要,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1]欧剑和陈小伟建议将农村教育教育目的定位为“为农服务”,包括推进农村社会的文明进程、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培养各种适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服务。[2]这类从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角度来定位农村教育,希望通过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社会服务现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短期可以起到明显效果,但是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农村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公民。这类专家是从农村教育的对象并结合教育本身目的来探讨农村教育目的定位问题。

农村教育的对象天然指向农民群众,而教育最初目的是“育人”,因此农村教育目的就是促进个体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例如粟高燕提出农村教育是为“促进个体自然的、认识的、道德的、心理的、审美的全面发展”。[3]袁宇指出农村教育目的应该由“培养传统的劳动者和传授简单的农业劳动技能,转向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人,为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创业能力的形成服务。”[4]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完善的“人”,将农村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合格公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此举可以有效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培养新型农民。庞守兴认为农村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新型农民”。[5]皮武从文化角度探究农村教育目的,认为“必须突破单纯升学考试的局限,回归教育的本源,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农村文化的承担者”。[6]这种观点认为农村教育目的主要是为农村服务,具体体现在培养新型农民。农村教育建立在农村实际生活之上,本就应为农村发展服务,培养新型农民;但这具有很大局限,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来探析农村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王剑和冯建军认为“城市主导价值预设导致农村教育目的异化”,提出农村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热爱农村的人”,[7]以此促进农村的发展。刘小红和尹清强建议将农村教育目的定位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人才。”[8]体现出各方学者不同层面认识和解读我国农村教育目的的现状,对于研究农村教育目的有一定启示意义。

农村教育滞后很大程度是由于教育目的定位不清,对此国内学者、专家十分关注,也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成果。教育目的出现异化。周云峰认为农村教育目的存在着功利性因素,“升学成为农村人读书的最高目的和根本追求”,而不是通过教育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9]肖第郁也提出以升学为目的是农村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之一。[10]皮武也认为农村教育有“单纯为升学考试”的局限性。[11]这是农村教育目的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认为升学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可以改变祖祖辈辈的生活轨迹,而忽视对自我的全面完善,导致农村教育目的异化,效果与期望差距甚远。单纯为城市输送人才。吴家庆和杨远来认为以往的农村教育是“向城市送人”,而不是“为农村育人”,“传统的农村教育是一种少数的精英教育,而不是全民教育”,无法起到提高农民素质、服务农业发展的作用。[12]王剑和冯建军认为“城市主导价值预设导致农村教育目的异化”,农村教育主要是为城市培养人才。[13]这是“城市本位”教育目的观上所引发的问题,也是我国农村依附城市的传统观念在教育上的表现。导致农村发展一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人民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朴素想法一直没能实现。此外段会冬提出农村教育目的存在问题是“将培养目标和人才流动混为一谈”。[14]田夏彪和张琼在分析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农村教育在目的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离农化”,即通过逐层考试实现“逃离农村”的梦;二是“为农化”,将农村教育局限在只为农村农民的发展。[15]对农村教育现存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必须要结合历史的演变历程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才能确立科学合理、符合国情的农村教育目的。

建设学习型农村社会。丁燕红和李祖超明确将农村教育目的定位为“形成农村学习型社会”。[16]周洪宇为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以“建设学习型的农村社会”为目的。[17]这种观点是基于农村教育目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而对未来做出的长远规划,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出学者对农村未来的美好期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教育目的多元化。余秀兰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分析当前农村教育的目的定位在未来仍处于两难的境地。[18]虽然没有提出农村教育目的具体为何,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教育目的应该多元化的主张。对“教育目的究竟为何”的争论自古就有,未来也不见得就能达成统一,因此农村教育目的定位应该走向多元化。当前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着新形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变成失地农民、城镇居民,农村教育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未来将可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农村教育要适时接受多种因素影响,使自身目的定位走向“多元化”,而不是局限在培养合格公民或者促进个体发展等某一个方面。总的来看,如何通过预测未来的变化和合理需要来确定农村教育目的,仍然是农村教育必须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对其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