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教学设计论文:电化教学巡回施教思路

2021-4-9 | 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本文作者:杜光胜 冯立?N 李龙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院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 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在实施巡回电播教学的实验过程中,镇江民众教育馆结合施教设备和播音环境进行了各种试验,就地取材,探索出多种经济可行的巡回方式:[2]手提式。肩挑式。扛运式。两人同时肩扛一横担,横担中间固定有电播教学机和蓄电池组,肩扛横担前端的施教人员手持固定有扬声器的长杆,负责扬声器管理,肩扛横担后端的施教人员负责操控收音机或者实施演讲,二人分工合作,比较便利。电杆式。在街道马路巡回施教时,即将扬声器挂于电杆上,收音演讲发声自高而下,自然格外响亮清晰。大树式。与电杆悬挂扬声器类似,适用于没有电杆的环境,将扬声器挂于大树上。竹竿式。利用竹竿构建稳固的三角支架,适用于既没有电杆又没有大树的教学环境,在乡村或会场施教时,扬声器如无处悬挂,用竹竿三根交叉竖起,系在正中,声音可以四达,足供数百民众之听取。骡马式,在乡村集市、庙会等不便于安装布置施教器材的场所,可以雇用骡马驮载机器设备,把扬声器拿在手中,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收音演讲。独轮车式。赴乡村巡回时,将机件装置独轮车上,无论大道小路,皆可到达施教。黄包车式。与独轮车式相似,赴乡村巡回时,又利用黄包车装载机件,将扬声器系在车后,随时集合路人收音讲演。自行车式。与独轮车巡回法类似,所不同的是适用于巡回区域较远且道路平坦的教学环境,将扬声器装于车前,其他的器材装于车后,其特点是速度比较快。送货车式。所谓送货车是一种前面两个轮子后面一个轮子、车厢在前骑乘人员在后的人力三轮车(如图1所示),“在送货之暇利用其装载机件,至各商店巡回实施商人教育。做国货宣传,其巡回效能较以上车辆尤为稳妥”。火车式。针对旅客在乘坐火车时缺乏交流、旅途乏味的现状,镇江民众教育馆曾在京沪铁路线的火车上试用收音机收听中央电台的节目,并每次作十余分钟的精神谈话及旅行常识演讲,效果显著。轮船式。迢迢长途中,为施教之良好机会,除报告实时消息而外,当有充裕时间推行识字教育,旅客虽来去无定,然能利用枯燥时间使之认识一字一句,印象自然深刻。

1934年元旦,镇江民众教育馆在正东路本馆建立了教育电影总场并正式开幕,1月12日在城西伯先公园施教区办公处成立了教育电影分场。[3]1935年,镇江民众教育馆“在省会交通地点设立大众教学场,白日举行电播,晚间放映电影或幻灯教学,使城内外来往之民众皆得到场受教”。[4]教育电影场面向社会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原定每周二、周三在总场,五、六、日在分场轮流放映,后因城西观众较多,乃改为周二、周三总场放两天,四、五、六、日分场放映四天,每日放映的场次也随时变更,少则一场,多则三场,仅1934年,在两个电影场施教日数达224日,约400余场,总计观众约62481人次。教育影片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类17种61卷,生计教育类29种38卷,健康教育类22种34卷,科学教育类20种20卷,新闻宣传类4种11卷,滑稽片类21种36卷,总计113种200卷。[5]因为,总觉得这两个场所,不能收普及之效,而且像学生、工人等又各以职守所羁,不能随时到场观览,于是镇江民众教育馆采用巡回办法,向各机关、学校、工厂发出电影认映函,携带电影工具到各机关、学校、工厂去巡回开映。电影认映函内容包括放映教育电影的意向、放映时间、地点、观影人数,确认每月放映次数、开映影片等。[6]对于参加认证的放映者,镇江民众教育馆视所需的工具、电影本数等象征性收取补助费用,单放教育片两本的收取二元四角,放映教育片及滑稽片三本的收取六元,放映全部影片则收取十二元。表2列举出1934年1月至4月间巡回放映安排。镇江民众教育馆组织力量赴省内外各地巡回放映,期待教育电影逐渐推广。起初,巡回放映地点局限在距离镇江较近的扬州中学,其后,因为各地社教机关纷纷接洽请求巡回放映,于是由江苏省教育厅拨付经费,购置设备,按照征求认映排定巡回日程,于10月10日开始赴各县巡回放映。

在电播巡回施教过程中,为了发挥电播教学的功能,镇江民众教育馆针对电播教学的特点,选择中央电台有关民众教育的节目,再补充自编播音材料,印发给各听讲处,材料每周更换一次,方便听众按需听取。同时播放教育唱片,收集编印唱片材料,分发听众对照阅读,有时将唱词制成横幅,悬挂在扬声器前,字迹大且注上拼音以便于听众学习。在实施电播教学时,由播音员集合听众到施教点分发歌词本,并播出唱片名、歌词页码,待听众查到页码后读出唱片歌词。教法上先一字一读,然后一句一读并唱一次,最后逐句讲解并连续唱。因此,听众对于歌词的字句和意义都能认识和理解。镇江民众教育馆对教育电影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刘之常在《教学法上的大革命》一文中提到,教育工具“由口授到书写,由书写到印刷,再由印刷到各种仪器、标本、图表、影灯等的应用,教具改进一次,教学亦跟着演进一次”,教法和师生的关系也发生改变,随着电影和播音进入教育领域,“教学将接受很大的帮助”。

经过巡回施教,逐步总结出教育电影的教学方法包括三个方面:设计和编制电影说明,指导观众了解电影的内容。针对不识字的观众,镇江民众教育馆又设计了放音说明,把银幕上一幕一幕的情形,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事先设计并报告,然后通过放音机传播给观众。设计并编制幻灯教学片。在每次电影开映之前,将准备好的教育幻灯片逐一地映给观众观看,同时辅以放音机读出各幻灯片上的文字,并加以解读。唱片教学法。选择适合教育的唱片,在影片开映前和休息中播放,同时把唱片的内容写在幻灯片上映入银幕,让观众既能看见唱片文字,又能听到歌词,让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在电化教学场开办的第一年,镇江民众教育馆共绘制幻灯片668片,编制唱片198种,其中教育唱片116种,音乐伴奏72种,影片配声片10种。[7]在唱片教学中,所有教学内容以两周为一期设计教学节目。

在巡回施教过程中,电教工具往往影响了实施进度。如扩声机及幻灯机很笨重,携带不方便,需要4~5人搬运,消耗人力和财力。镇江民众教育馆积极思考工具改良。经研究,先后设计了巡回施教车、六伏特两用教学机、教学扩声机等施教工具,并进行教学技术方面的改进,使之更适合巡回电化施教。设计巡回施教车,便于灵活施教1937年初,镇江民众教育馆把一辆儿童推车改装成一架结构和功能类似原设计车型的巡回施教车。该车为船型藤质推车,车下为四枚实心橡皮车轮,车后有扶手可推动前行,车前竖有四根六尺长的藤杆,藤杆上固定着一个可放置扬声器的筐,车上装配的设备包括:“六伏特两用播音教学机一具,一百二十安小时蓄电池一只,三角折叠凳一张,教鞭一根,手摇留声机一具,教学歌词唱片及教育挂图各若干。环状代天线一根。”[8]该车特点是“各种施教用具计九件,均安置定所,无散失之虑,扬声器则高峙空中,无觅场所悬挂之麻烦,教材挂图夹置于扬声器下,有如黑板,可调节受教之视觉,以免专用听觉而感疲劳,减低教育效率,全体甚轻,一人推行,并不费力”。[9]施教者可推着此车开展施教工作,可转播电台节目,也可利用话筒、扬声器、挂图进行识字教学,还可利用唱片教学和进行播音讲演。一般的教学情境是到达某一场所后先接收中央广播电台或者江苏电台的音乐播音节目,这段时间的目的是吸引听众陆续集合前来收听,等听众达到一定人数后,施教者开始用话筒报告本次播音教学的节目安排,并简略介绍大概内容,随后将挂图悬挂在扩音器下面,按照教学内容的章节安排更换挂图,“播音内容如为民众识字课本,必须用教鞭逐字点出,以收视听合一之效。每节终了后,再用话筒作方言之补充,以补救国语之隔阂。同时视环境及听众情形,举行唱片教学,或作通俗讲演,均无不可。每次施教时间为一小时左右为限,并可预订场所,按时前往播音,使各地民众能受一有系统之教学”。[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