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文化理论论文 » 正文

音乐文化论文:区域音乐文化理念思索

2021-4-9 | 文化理论论文

本文作者:王晓平 曹时娟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区域音乐文化结构

作为文化内容与形式表现之一的音乐及其事象即是区域音乐文化。把区域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单位,考察和探索区域音乐的形成、发展、作用与意义,因此,区域音乐研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具体的研究,而是一项宏观的综合性研究。虽然区域是地理学核心概念,但是对于区域划定,根据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我们不一定按着一种模式为标准,而应提倡不同视角、不同文化含量进行研究。如有的[1](P11)[2](P73)可以按照行政区化,依据地区、省份进行,例如,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由于受到行政区域的影响,必须以省、市、县为单位展开。有的可以按照文化区划原则,按照具有“音乐地理学”色彩的音乐文化区、音乐风格区划进行。还可以按照自然地理区划等等。音乐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活动是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现象、音乐事象是形式与内容、表面与载体的辩证关系。区域音乐事象是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塑造下形成的人文现象,它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互融过程。以下以陕南地区为例展开论述。

区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形成或“爆发式”生成,历经了不同文化碰撞交融而趋于统一,由趋于统一而又不断吸收、生发新的文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区域音乐事象是一个地区文化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以空间为单位,综合的呈现区域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内涵与特质,是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有机结合。众所周知,很多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传统,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吸收、丰富和传播,这一传统或体系变得日益稳定,形成了除自然因素之外,区别各地区的另一重要文化标志。影响区域音乐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口变迁、社会生产力较为重要,我们称之为“外部特征”。首先,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状况等要素,这些要素对区域音乐文化现象起着地域分异机制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不同地理环境特征,诸如地形地势复杂多样,水系众多密集,气候多变、差异大等因素,使得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音乐具有很强的地域和社会依赖性。例如,陕西南部地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位于秦巴山地之间,雨量充沛,水网密集分布,农业以稻作景观相契合。自然条件不同,生产方式便不同,而生产方式的差异又直接影响地域农业景观的不同。地形、气候等因素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地物质文化景观,尤其对民居的影响最为深刻,体现在音乐上便会出现不同的体裁与形式,通山歌、薅草锣鼓以及船工号子等便依自然环境而存在。

由于区域民间音乐文化在接受异质文化时,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交通条件的优越与否。因此,交通条件也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条件便利、优越,其区域文化就呈开放态势,反之,交通闭塞则导致文化的封闭和凝固。例如,陕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在不断接受本地区域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受到邻近地区文化现象的浸染。相对于北方来说,由于有高大的秦岭阻挡,文化交融也远远比不上来自同一水系的汉江、嘉陵江下游地区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交流和浸润方便。其次,历史背景,包括族群文化渊源、政区管理、风俗习惯等因素,对区域文化现象起着整合机制的作用。文化是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存在,自然而然文化具有历史性特征。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和族群记忆。一群人、一个族群、一个民族通过历史建构、传承发展和文化认同,族群记忆成为了一个民族或族群的历史源头,所呈现出来的品种样式则是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标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有些地区或民族至今依然保留着古歌、古乐器及其古老习俗。另外,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有时候还受到外来人为影响。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加强统治,分设几级行政管理体系,对于不同文化区域以及对于区域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陕南在元代以前一直不属于关中所在的高层政区,不仅如此,兴安地区与汉中地区分处于不同的高层政区中。陕南原本与四川盆地共属同一方言系统,“西南官话的契入使当地文化景观大为改观,使陕南人的认同明显不属于北部的关中,而是南边的川、楚。”但是,元代以后,由于政区的作用,长安作为全省的中心城市,对地方无疑具有相当的辐射力。陕南方言逐渐受到关中方言的影响,使得中原官话不断扩展,呈地缘式推进,墨渍式扩散,逐步侵占西南官话的分布区域。所以,高层政区对文化有明显的整合作用。从民族文化的构成而言,民间音乐作为诸类文化事象的一个层面,历来都依托于传统礼仪和民间习俗。离开特定的文化现场,音乐的功能也就不复存在。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实际上就是民众生活的反应和体现,它与民间风俗、民间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三,社会生产力,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方式等,他们对区域音乐文化发展起着制约机制。如果说生产方式的影响与农业文化景观不同会深深地影响到区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那么生产力的高低及其经济方式就会决定着区域文化发展的速度及其内在活力。

虽然都是以农业为主,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有限,一些自然现象令人难以解释,便会出现崇巫现象。陕南多山、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下形成的茂密植被与稻作农业区,使得当地人们具有灵活多变的性格特征和信仰巫术、重鬼神的民风传统。高山、河谷、平原、盆地的差异,使得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风俗也会产生较大差异,以至于导致不同风俗区的形成。在汉、丹谷地与低山丘陵地区,充裕的热量与水分条件,适宜发展稻作农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与川楚相差无几,故当地风土物产近于南方。而在秦巴山区的高山老林地带,风俗保留了许多原始特点,如今依然还普遍存在民间祭祀风俗等。第四,人口流动、族群迁徙是区域音乐文化的突变机制。纵观族群或民族历史,鲜有繁衍生息而局限于一地的,而大多数都有着本族的迁徙史。随着人口迁移流动,不同文化交融是形成区域文化特征的内在因素,也是促进区域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当具有某种特定文化人群在迁移时,文化随人口流动而发生空间变化。他们将原有文化带到新的地区,这些文化特质不仅为移民传承下来,而且还会为当地人所接受,或是与当地文化发生融合,产生新的文化,形成新的分布区,这种现象在文化地理学中被称为迁移传播。文化地理学认为,迁移传播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迁移传播也只有在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中才能实现。移民是文化区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和最灵活的,大量移民的介入,常常迅速而有效地形成某种文化区或改变某种文化区的原有特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