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环境整治论文
本文作者:侯晋领 崔淑贤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 山东省枣庄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随着今后煤炭开采强度的提高,土地塌陷和矸石山污染将更加严重,若不及时开发利用,不仅会对矿区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将限制煤矿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化害为利,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综合开发,保护矿区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矿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2]
蒋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蒋庄煤矿依据塌陷速度、深度、地理状况等实际情况,努力做到稳沉塌陷与治理的同步。利用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回填塌陷区模式2004年,枣庄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下达了《关于下达矿山环境保护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任务书的通知》(枣财建函[2004]18号),蒋庄煤矿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编制了《地面塌陷地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利用中央投资的200×104元资金,回填采煤塌陷地1hm2,建起了集“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为一体的新兴工业项目基地。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模式蒋庄煤矿结合本矿井田范围内村庄较多的特点,在调研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新巷道布置方式,自己研制抛矸机、倒拉胶带机、简易翻车机等关键充填设备,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及添加剂,用于孔庄村下采煤工作面矸石充填,从根本上解决了矸石不上井问题,既消除了矸石升井带来的环境污染,又有效防止了地面塌陷[3]。挖深垫浅治理模式按照“稳沉一片、治理一片、利用一片、见效一片”的工作思路,2008年,将西岗镇境内属于沉陷稳定区(1990年至1999年开采)的68hm2亩塌陷地,共复垦良田47.5hm2。实施过程中,该矿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编制了《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综合治理方案》、《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推行“挖深垫浅”治理模式,在塌陷区的深部取土填在浅部,浅部复垦成耕地,深部建塘养鱼,坡地栽树植草。同时,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开挖了调节干渠,按需调节水位,较好地发挥了旱季蓄水、汛期泄洪的功效[4]。借势利用治理模式充分依托积水区湖与岛天然地形,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农业。沿湖修建了景观路、设置了垂钓设施,岛上建设了观湖亭、开办了休闲茶舍,切实将治理项目区建成一个集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园区,为今后多形式、多层次治理塌陷地积累了经验。该工程2008年2月开工建设,于同年7月全面竣工。建造经济林园4.7hm2,发展水面养殖16.7hm2,修建沿湖观光道路2×104m2。
蒋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
在适宜养殖种植的土地上大力发展现代养殖、种植产业。目前,养殖肉牛1200头,建设标准蔬菜大棚20座,种植莲藕1.2hm2,形成了规模化运作、产业化经营、链条式延伸的发展格局。该矿回收利用搬迁村庄旧址的做法,开创了全省的先例,为全省塌陷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成功模式。在不适宜养殖种植的土地上建起了集“化工—建材—机械制造”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园区,打造新的非煤经济体。先期落户园区的白炭黑化工项目,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达效,年创产值已实现过亿元,成为工业园区的龙头项目。将复垦好的47.5hm2亩耕地还耕于民。蒋庄煤矿按照有关规定和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协议,实施塌陷地复垦治理并通过验收移交农民后,蒋庄煤矿不再交纳或支付青苗补偿费用,从根本上减轻企业的负担,自2009年以来,每年节约青苗补偿费用都在2600万元以上。
通过对采煤塌陷区进行保护及综合治理,将使蒋庄、于桥两村每户村民增加耕地0.23hm2,使整治的土地、水面能够充分利用,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赢得了民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实施塌陷地复垦治理,并按协议移交给农民使用后,让村民重新有地种、有活干,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周边农村人多地少的局面,安置部分剩余劳动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既解决了村民的安居乐业问题,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把煤矸石的清理与农田塌陷区的恢复治理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固体废弃物堆场煤矸石的清运填埋有了去处,另一方面使农田塌陷区的回填有了材料,通盘考虑,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治理成本,既清除了污染源,又恢复了农田。水资源环境体系得到恢复,达到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对农田塌陷坑采用了底层回填固体废弃物(堆场煤矸石),让低洼的农田得到抬高;在塌陷坑中上层回填粘土,隔断地表水与坍陷坑下部的地下水通道,避免地下水污染,恢复原来的水资源环境;充分利用水塘清淤的肥土,集中运到农田治理区表面,整平后作为耕作层,使复垦复耕的农田得到了非常好的肥力。
经验浅谈
项目管理坚持“两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开展塌陷地和固体废弃物治理,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的民生工程、效益工程,蒋庄煤矿专门成立了以矿长任组长的治理领导小组。设置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研究制定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规划》等10多个文件,并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抓规划、抓协调、抓督促、抓落实,将塌陷地综合治理提上了议事日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推动塌陷地治理步入了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强化政策宣传,增加百姓参与程度。因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对形成的塌陷地进行征收,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仍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为把好事办好,让广大群众了解此项工作,赢得广大群众支持,形成共识,项目前期立项和规划设计论证阶段,积极进行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在与地方政府及村委会达成有关协议,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本着增加耕地、还地于民的原则,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资金筹集坚持“三个到位”面对2004年以来省政府不再批准塌陷地征收,蒋庄煤矿客观分析、强化措施、积极应对,筹集治理资金做到了三个到位。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到位。2004年,蒋庄煤矿编制的《蒋庄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可行研究报告》通过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审核,争取中央财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补助资金200×104元[5]。企业配套资金到位。
开展塌陷地治理,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蒋庄煤矿配套资金1076×104元,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治理保证金缴纳到位。蒋庄煤矿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足额提取、专户储存、按照规定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1100×104元。建立“五项制度”,构建防治长效机制规划先行制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因地制宜,综合开发”的原则,聘请专家编制了《蒋庄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明确蒋庄煤矿是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求该矿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治理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确保治理效果。公正、独立、自主的项目监理制度。为确保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和施工进度,对所有治理项目,监理单位都严格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监理工作,并根据项目特点,编写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以及旁站式监理方案,对项目资金、进度、安全进行全面监督,真正发挥了“三控、两管、一协调”的作用。严格项目评审制度。在项目立项、设计、验收等方面,在争取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意见的基础上,实施专家评审制度,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既提供了财政投资依据又控制了投资成本,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为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蒋庄煤矿成立了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编制了《蒋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排查出的采空区塌陷、地面沉降、构造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采用S3水准仪配合标尺进行检测,并设立警示标志,提前做好人员及物品的搬离,保证了人民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蒋庄煤矿从整体恢复和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思维出发,严格执行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