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环境整治论文 » 正文

环境创新论文:乡村环境治理创新思考

2021-4-9 | 环境整治论文

本文作者:李敬喜 单位: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2009年以来,彬县在16个乡镇、社区成立了城管办公室,配备了87名工作人员,为143个已建成的新农村配备了360名环卫工人,为104个村配备了208名清扫保洁员,同时将170名县乡公路养管人员划归镇、社区和交通部门双重管理,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彬县还为13个镇配备了26辆垃圾转运车,建成垃圾转运台50个、垃圾填埋场320个,污水处理厂两个。逐步实现了“一户一筒、一村一站、一镇一车、一县一场”的配套要求,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管理逐步由无序走向规范化管理。城乡环境一体化管理的眉县模式眉县位于宝鸡市东部,关中平原西部,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下。西距宝鸡市65千米,东距省会西安市120千米,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地带。近年来,眉县以打造“山水眉县、创意田园”的品牌,以创建“三城一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活动为载体,按照“花园城市,优美乡村,城乡一体,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和“党政主导,全员跟进,全民参与”的要求,举县一致,强力推进,全面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工程(以下简称“五化”),使全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逐步得到了根本改变,环境质量和对外形象迅速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幸福新眉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2010年,眉县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促进城乡面貌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队伍、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畜禽生态养殖的西乡模式西乡县位于陕西汉中东部,地处秦巴腹地,是“中国著名茶乡”和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总面积3240平方千米,全县辖23个乡镇、267个村。近年来,西乡县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建设生猪生产大县为目标,采取龙头拉动、大户带动、群体发展的“三轮驱动”模式,推动生猪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目前,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25万头,总产值达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成为全市第一养猪大县。生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由生猪养殖污染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屡屡发生,环保部门受理这方面投诉不断,成为农村环境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也制约西乡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西乡县针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现状,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县3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都建成了三级以下沉淀池、化粪池,建成大型沼气池2个,中小型沼气池23个,配套建成蔬菜大棚2100多亩,有效破解了制约养殖业发展的污染“瓶颈”,促进生猪养殖业从粗放式养殖到零排放生态养殖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城关镇五丰生猪合作社以生猪养殖为依托,在保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租赁的形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将1500亩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形成了五丰村独具特色的“一区四园两基地”(养殖小区、荷花园、葡萄长廊、银杏园、花卉苗木示范园、蔬菜大棚、种猪繁育基地)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经济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3种新模式带来的有益启示彬县、眉县和西乡县这3个(区)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典型,分别位于关中平原地区、渭北旱塬区和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践的缩影。尽管这些典型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条件、路径、模式各不相同,做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治理效果,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环境保护的新道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是要形成一套有效管用的工作机制。眉县、彬县和西乡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纳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中,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牵头协调、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彬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新农办、环保局、财政局、城管大队、爱卫办等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镇镇长、社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镇(社区)分别组建了农村城市化管理办公室。根据各村规模和人口数量,给143个重点村配备了320名农村环卫人员,同时将170名县乡公路养管员划归镇(社区)和交通部门双重管理,充实了农村保洁力量,构建了县、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眉县在乡镇设立兼职环保机构,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在全县10个乡镇设立了兼职环保机构,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县政府在每年的环保工作会议上与各乡镇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环保目标考核情况纳入否决体系,实施“一票否决”。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3个县的实践证明,要改变农村环境的严峻形势,必须要把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之中,全面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和办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中促进保护,在保护环境中求得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彬县实施500万头PIC商品肉猪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畜牧业大发展。通过秸秆过腹还田这一模式,拉长农业循环链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同时减少化肥使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30万亩,有效地解决了秸秆弃置乱放和焚烧造成的污染问题,既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西乡县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围绕畜禽排泄物治理和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了以生猪、茶叶、蔬菜、中药材、农业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个县的工作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环保工作,必须要以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和农民需求为切入,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目标,实现四个清洁(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推进四级创建(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稳步有序推进农村环保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合理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3个县党委、政府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拧成一股绳,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在规划中立足当地实际,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紧密结合,与当地村镇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实施,从决策源头防范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各地农村近期环保工作目标和实施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问题比较集中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并严格按照规划安排项目、落实资金,从而稳步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