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描教学论文
作者:李超峰 肖康 单位:巢湖学院
值得注意的是,求艺时,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往往是认识偏颇,观念滞后,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囿于一人或一种风格,没有做到“朝三暮四”。当今的美术高考,多数高校对于求艺者的要求是明暗素描,考察其写实能力。高考的应试教育可能也是造成素描语言单一,风格陈旧的症结之一。面临这种状况,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需借助历代素描大师的作品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读”那些经典的,不同样式的素描,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眼球,启发学生的思维,灌输大师的艺术理念。明确“读”的涵义,一方面了解大师素描的构图美,线条美,形式美等。在精“读”中,要体味大师的线条的运用,领悟线条的美;品味大师的气息,体会大师如何以画面的虚实、强弱等来构成自己的独特气质。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素描艺术不仅仅是一切造型的基础,它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样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力求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明晰素描所传达的内涵,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去领悟画家的艺术趣味,审美取向及个人气质。因趣味、气质和审美取向的差异,才成就了如米勒的质朴,荷尔拜因的严谨,珂勒惠支的悲壮等各式的艺术风貌和不同的艺术个性。
重直觉,以达观念
直觉是艺术家创作感受中最难得的一部分,它关乎艺术家个性的彰显,对其直觉的准确捕捉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在素描教学中,没有认识直觉的重要性,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作业出现千人一面式的雷同,就是开篇提到的以写实为主的“精雕细琢为最”的不良后果。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产生鲜活的亮点,如何才能做到让观者耳目一新呢?
一方面,启发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所表现的客体,感受客观物象,这一环节相当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客观物象给予他们最直观的感受,敏锐地捕捉到他们自己的直觉,可以给作品带来鲜活度,进而产生亮点。捕捉到直觉后,还必须将直觉转化为纸上的形象,继而形成观念。这就要求学生对于素描的技能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如何运用点线面来构成画面,这需要技巧上的加强。但需明确,虽重技巧,并不为唯技巧独尊。贾科梅蒂注重直觉,强调新感受,他的作品都在涂抹捣毁中重塑,他说“哪怕是每天修改、抹掉……以为我已获得从未有过的新感受”。
另一方面,形象就是观念。素描不是为了完美的记录对象,而是要传达画者的观念。可以说,画家笔下的形象就是画者的观念,历代大师的作品都传达了其个人的艺术观念。以塞尚最为突出,他以平面几何形观念引发了对几何形体的自觉追求。总之,素描不仅是客观物象的再现,其中有画者的情感因素,画家个人观念和情感都在作品中有所传达。直觉的敏锐的捕捉再现,正确的艺术观念的确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接受新的艺术观念,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艺术理念,并有助于自己的素描写生和创作。
注重个性培养
现当代艺术思潮更迭不断,素描也以个性风格的张扬为准则。高师素描教学应该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彰显学生的个性,鼓励艺术手法的多样性。我们高师素描素描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个性化语言及独特风格的培养。因每个学生修养不同,着眼点不同及个人趣味、品味的不同,他们反映在作品上的内容也会有所出入,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尊重自己的直觉,以个人的审美品味来营造画面,传达出自己异于他人的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素描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体现个性呢?国外艺术大师安格尔、丢勒、克里姆特及马蒂斯等都是以线造型的,但他们用线构筑起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凸显了其作品的风格的不同。安格尔的线优美、恬静,他强调:“线条——这就是素描,这就是一切”[2]席勒的线略带神经质,克里姆特唯美……同是用线,但传达出来的气质是极具差异性的。以克里姆特和希勒师徒为例,前者作品唯美,以装饰性素描来传达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后者作品中用略带神经质的线条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特质,他借精神病的人来传达他的艺术感受,抒写他的主观世界。
希勒的成功之处在于作为徒弟的他没有因袭老师的画风,在学习的过程中他找到了适合他自己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与其师迥然不同的个人气质。从这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个性的传达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除了用线还可以有更多的表现方法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询。首先,鼓励学生尝试除了铅笔、炭笔以外的工具,如彩色铅笔、色粉之类的,只要能准确传达他们感受,可以任意选择没有尝试过的材料。其次,在表现方法上,引导学生尝进行写实以外的新探索,或写意,或晕染,只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主观世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进而生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主动性。
综上可知,高等院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不需要整齐划一。高师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重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不能束缚学生思维,局限于某家某派,学生可以写实,也可以表现,力求表现出他们个人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要合理引导,让他们重其自身的感受,以直觉塑形象,以形象达理念。可以说,高师教学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可以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的未来的创作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