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描教学论文
作者:许素洁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创意,并不是指许多院校采用的将图形创意方法引入素描,强调主题立意的高难度创意,而是注重创造的科学所阐释的原理,从学生艺术感觉与情思灵感的角度切入,注重个人兴趣点与思维个性,从创造的愿望与动机的引起入手,把学生每个人的真实感受放在首位,开展以自我感受表现为核心的技能探索性学习。感受是创意的起点,是引发表现欲望的原点,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重点把“观察与感受”、“自我表现技术的探索”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实践尝试。
“真实的观察”与感受
所谓“真实的观察”,就是注重自己真实感受的观察,而不是戴上某种概念化的先验观念之“眼镜”去看待事物。先入之观会导致概念化观察,在很大程度上会掩盖自我对于真实感受的体味与把握。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缺乏感受的观察往往易停留于冷漠、机械、被动的思维状态上,往往会忽略艺术感性与情感的唤起,很难产生创意思维,自然也很难进入感受的情思与创意灵感激发下的创意表现追求,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主动性思维、能动性地把握表现技术学习都有负面影响。因此,观察最重要的是摆脱概念化先入观,放开思维去体验来于自内在真实感受的真实性观察,切忌停留在以往技能中心主义教育理念下以某种技能权威统治的机械、被动的技能学习,对客观观察停留在表象的感知及已固化的经验感觉上,失去自我内在的认识与感动,失去内在情感唤起的艺术美感,将艺术学习陷入过于机械的理性思维状态,造成缺乏内在精神与个性的千人一面的无创意创新的状态。
观察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观察是表现的起点,看的方式决定画的方式。真实的观察首先注重的是在观察中培养感受力,感受是创意思维的起点,有了感受才能进而产生创意,才能进一步探索如何恰当地表达感受与创意的合适的方法、技术,才能使素描基础技能的训练与艺术感觉、创意思维、创新性技术探索融为一体,提升创造力。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真正的观察力,真正地把握感觉与情感和培养正确思维,而应把那种徒有虚表的空洞模仿看做是肿瘤一样加以切除,使学生处于真正的本性的创造状态之中,使其内心的造型力量发挥出来。教育家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创造力的培养一定要重视摆脱思维观念的束缚,使学生追求自我真情实感,发挥其本能的、原始的造型创造力。这时不要怕学生艺术思维力的幼稚,幼稚可以逐步走向成熟,这远比不会“自我思维”更重要、更具可持续发展。
通过真实的观察,改变从某种技能形式入手的传统观察方法,学生作品一改高考前僵化、机械的“铁丝框”结构素描状况,画面既有较好的结构认识,又充满了生命的生机,给人以很强的精神感受性与艺术美的灵动感。在感受的带动下画面技术表现充满新意,学生们也进入了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表现方法的积极思维态势。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良好的观察与思维方式的训练,才有利于打开精神感受与审美体验的天窗,才有利于进一步切入各种审美表现形式的探索,才会更容易打开思维创意的大门,进入探索各自创意表现的个性化表现技术阶段。
“探索个性化自我表现技术”
“探索个人性化自我表现技术”是指让学生探索表现自我感受的恰如其分的方法手段。对于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习了解优秀作品的技法特征,体味材料、工具的性能与技法的艺术趣味,继而根据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点与相关体验,尝试应用于表现自我感受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中,自由自主地进行富有实验性、创造性的造型表现活动。不必过分担心学生做得够不够规范,能不能达到技能理想的高度,而是注重学生自己的心灵与肢体去感受艺术、体验造型表现过程。这样自然会使许多学生进入表现的情境,真情实感地用自己的认识、思想方式去表达,导入有思考、有计划、有层次的自主实验性学习状态。这样的学习是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理解去表现,而不是戴上某种即成表现形式的“眼镜”限制学生的视角与表现方式。这样对表现方式的解放与自主选择,学生的实践作品呈现出“一人一面”、多姿多彩、新意盎然的结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用自己的心灵去体味艺术的真谛,进入自主发展的创造性学习状态,在创造性表现的探索中对技能的主动研究使得技能的提升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们形成自主探索艺术与设计的学习方法,极大地增强了日后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远比追求短期“技能培训式”追求教学结果的学习更重要。
总之,教学实验的结果证明,高职设计素描教育转向培养“创造性基础”的新基础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基于这一理念进行的“真实观察”与“探索个性化自我表现技术”之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实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学生作业参展不但实现了高职学生基础作品获奖零的突破,还以学生的实践作业为主编撰了“十一五规划教材”《素描与创意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当然,与“创造性基础”的新基础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还需要今后不断地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