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基础教育论文
作者:崔丽君 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1年,当地政府进一步丰富了“牛会节”的内容,举行“牛王”、“牛后”评选和奔牛比赛,以此吸引周边群众和牛经纪人前来参加。从最初的表达诉求的抗议式集会,到庆祝性的节日,到满足社会日常需求的交易日,并最终演变为内涵丰富集娱乐、商业价值为一体的现代“牛会节”,这一节日经历了一系列历史的流变,其内涵的扩大使得其更接近普通民众的生活,也使得牛会这一传统民俗获得了新的生机,诚如黄志繁教授所言:“一切民俗活动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动,民众根据现实政治经济需要对传统民俗不断进行着‘发明’和‘创造’。”在“发明”和“创造”的过程中,传统民俗也便具有了多元价值,其中教育价值的挖掘则可以促成丰富教学与民俗文化保存、传承的双赢。
白圩乡历史民俗“牛会节”教育价值的挖掘
利用生动形象、与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活”的材料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牛会节”这一地方民俗盛会,与当地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加之地方政府的倡导,这一民俗节日形式,日益为当地大众所了解。“牛会节”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利益,同时若能深入挖掘,我们亦可发现,“牛会节”同样可以成为基础教育的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1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牛会节”的民俗素材中,长工之所以能够要回工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长工能够团结起来,一起商讨对付地主的对策,体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所以利用这一素材,教师可以生动地向学生讲述“团结就是力量”。
2历史知识教育价值关于“牛会节”来源的故事中,也包含了许多历史常识。教师可以抓住其中一两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扩展。如在提到地主与长工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可以向较高年级的学生讲解一下什么是地主,什么是长工,并进而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相关知识。
3情境作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参加“牛会节”,写一篇关于“牛会节”的作文。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教师引导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观察并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牛会节”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思考,也是写作不可缺少的元素,身临其境的观察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的。
4关于“牛”的立体知识结构的构建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牛会节”也是学生构建关于“牛”的立体知识的一个机会。教师可引导当地学生在“牛会节”前后,系统积累一些关于“牛”的基本知识,如牛的分类、牛的习性、关于牛的故事等,甚至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一些美术创作。“牛会节”的教育价值不止于以上所述,一个有经验的,会思考的教育者可以主动去挖掘更多的教育价值。
“牛会节”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
“牛会节”是众多历史民俗中的一个个案,其教育价值的应用必然受到时空的限制,其教育价值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只适合于熟知且便于参与这一民俗盛事的地域。但是,借助于这一个案,我们可以探讨历史民俗与地方基础教育结合应注意的问题及意义。
1历史民俗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历史民俗由于其产生时代的历史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糟粕。历史民俗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因时发表展而获得新的内涵。历史民俗在运用到基础教育中时,更不能不受到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概而言之,笔者认为历史民俗在运用到农村基础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历史民俗往往是民族文化的沉淀,历史民俗中蕴含的情感元素是其代代不息得以传承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应用历史民俗进行教育时应注重发掘其情感教育价值,要透过民俗文化的外在表象,探求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历史民俗的情感教育价值。
1.2注重实践感知的重要性历史民俗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村的学生可以切身体会民俗文化的魅力。在民俗与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实践感知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关知识的传授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对相关民俗实践感知的基础上的,如在利用“牛会节”进行写作实践时,要注意提倡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感受去写作。
1.3正确对待历史民俗文化在基础教学中的地位历史民俗提供的是个别案例,在更多情况下历史民俗是将教学内容生动化的手段,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教师要处理好历史民俗与基本教学之间的关系,更多时候历史民俗的引入是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如起到抛砖引玉、对教学内容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等。但是,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认识到,传承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使命,不能因其为辅助手段而摒弃对其的运用。要有意识地做到用民俗文化支撑我们的教学,达到既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又可以潜移默化地传承民俗文化的效果。
1.4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历史民俗具有区域化的特征,而每一个区域又或多或少有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一个教育者应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此外,教育者也应注意把握时机,把握“热点”。如,在“牛会节”期间利用其教育价值其效果当优于其他时段的利用。此外,历史民俗文化教育教学价值是具有层次性的,价值的挖掘深度要适应相对应的学生的知识及思维水平。
1.5“去粗”与“取精”辩证结合传统的历史民俗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所以教师在利用历史民俗进行教学时,要用辩证的观点,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正确分析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找到地方民俗文化与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结合的最好的契合点。如,牛的表演比赛,可在学生心中构建生动的牛的形象,这即是很好的美术教学素材。
2历史民俗融入农村基础教育的意义
1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已成为了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而有意识地将历史民俗的相关内容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