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视觉艺术论文 » 正文

网络交互视觉艺术的必需性

2021-4-9 | 视觉艺术论文

作者:周洁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李泽厚在他的《美学论集》中就这样表述,正是儒家倡导的人间情味的美加上道家倡导大自然的美的融合,才使得历来的文人士大夫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受益匪浅。网络交互艺术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特色的精华与理念。民族化的表现方式能形成个性化的视觉语言。原创性和个性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特性,同样,设计作品的民族性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也是中国的陶瓷、刺绣等传统艺术能在世界艺术大舞台立足的重要原因。然而要实现网络交互艺术的本土化教学,理解“中国意境”及东西方美学观之对比是前提。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关于“意境”的理论研究,众说纷纭,根据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篇关于意境研究综合评述的文章概括,将现代有关意境的争议分为四家:“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在本文中则是以“想象联想”说为意境的研究范畴,这种观点认为:“意境不是特定的艺术形象或典型,它是以特定形象与它所触发的全部艺术想象(包括幻想和联想)的总和。当人们从特定的艺术形象想到生活,由静态想到动态,或由动态想到静态,由形体想到丰富的神韵,或由神韵想到不同情境下的形体……就会生发出某种意境。”①

意境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东方品位理论,艺术“意境”或“境界”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美学思想,它涉及中华民族的文艺作品创作的内在规律和历史渊源,反映着中华民族久远的深层审美心理。东方美学中的“意境理论”与西方的美学理论中的“典型理论”二者的根基不同。“和谐”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广泛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与各个层面。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中国传统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东方意境理论强调的是“象”、“气”、“道”的融合,“道之认同”、“气之审美”要通过“象”进行,因此东方意境中的“象”不能归结为西方典型形象或典型在某几种艺术中的特定形态,是一种超象审美;西方典型理论则实际上是一种形象审美理论。换句话说,东方意境理论倾向虚指、间接性和模糊性;而西方典型理论倾向实指、直接性和确定性。由此想到网络交互艺术,由于其媒体特性决定了它的融合性和不确定性。这与传统思想所提倡“天人合一”有些相似。中国传统艺术家的“以整体为美”的创作思想,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做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把人的感情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表现在设计上就是体现“形式表达情感”的设计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高校艺术教育尤其是网络交互视觉艺术这一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培养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美学观必须大胆改变目前的教学思路,如果在教学实例上习惯用国际著名的网站,这些网站大多是西方的审美,其视觉冲击力很强,版式精炼,图形抽象。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就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将来在完成作品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兼顾东西方文化使学生对网络视觉艺术风格和境界有更全面的认识,并提倡学生的原创性和个性。以往网络交互课程都是强调作品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作品的意境、文化及艺术风格,这直接导致的教学结果是失去了视觉艺术的本身的鲜活性与原创性,所有的作品如出一辙,千篇一律。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领域有许多中国本土元素的运用,很值得网络交互艺术的借鉴。

网络交互艺术设计教学提倡本土化的教学思想能够适应中国市场的需要,视觉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市场,更多面对的是中国客户。本土化、差异化的需求是将来必须面对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具有中国艺术风格网页很有必要。本土化民族化的教学思想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古韵或者反对西方的审美观,而是将东方意境与现代设计形式巧妙地融合起来,这里借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的个展名“东情西韵”来加以说明。

综上所述,网络交互艺术课程本土化教学任重而道远,将中国美学乃至中国文化中的精粹融入到网络视觉艺术中,对中国高校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们应努力完善自身的民族文化修养,正确理解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并树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教学指导思想,鼓励学生坚持民族的、本土的美学观。网络交互视觉艺术本土化教学思想研究,是对国内高校相关课程提出前瞻性的思考。本文通过背景、现状的概括及原因分析得出本土化思想是网络交互艺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中国意境”及东西方美学观之对比是核心理论。这样,力图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中国化的网络视觉艺术教学体系。但是,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对网络交互视觉艺术本土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笔者写这篇论文的目的就在于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到互动教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来,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网络交互视觉艺术本土化教学理论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