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视觉艺术论文
作者:张梅凤 杨敏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渐变图形的研究1937年,埃舍尔开始从契合形的研究逐渐转到对渐变风格的探索,并创作了大量相关的渐变的作品,从抽象形变化到具象形,也有从具象形变化到抽象形,还有从平面几何形变化到立体具象形。如《天与水》、《昼与夜》。《昼与夜》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虚实渐变结构,虚实转换,图底反转。首先左方的白天渐变为白鸟向右飞,右方的黑夜渐变为黑鸟向左飞,它们在对立的进行中,虚实相生,同时又向下渐变为灰色矩形农田。天与地,昼与夜,鸟与天,鸟与地,它们相互演化,有分有合,变而通之。虚实、正反、阴阳、有无、前后、高下、顺逆,一切都在流动中相互渐变,相互走进自己的对立面。
分形图形的研究1956~1970年间,埃舍尔在对契合图形、渐变图形有了大量研究后,其作品开始探索宇宙间的无穷和极限并逐步转向分形风格。分形风格可以简单理解为图形的组成部分与整体存在某种相似的“形”,采用数学中等比计算法则对局部区域进行等比放大或缩小,表达了他对宇宙万事万物“无穷”观念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中逐渐利用分形结构表达了他对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超前的思考,这种全新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和谐、对称、运动的美感。[2]在《圆极限IV》中,白色的天使和黑色的魔鬼呈大小比例对称分布,通过色彩把同系列的鱼都统一起来,并按一定的规律像一个方向运动,从而达到方向上的连续性。同时它的自相似性又揭示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即画面的局部与更大范围的局部的对称,或说局部与整体的对称。这种对称不同于欧几里德几何的对称带来的呆板,而是在大小比例的对称统一中产生运动感。[3]埃舍尔的分形作品无论是从科学角度还是艺术的角度看,都是那么富有哲理,繁中有序,既结构统一又元素丰富。
透视和空间的研究埃舍尔对透视和空间也非常感兴趣。他在研习前人的成果后,对透视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探索。特殊的透视法则提供了特殊的构图方式,运用它,埃舍尔创造出了一个个不可能存在却又让人深信不疑的世界。埃舍尔的作品利用了凹与凸、上行和下行、俯视与平视等透视的相对性,将几个不同的空间实体处理在同一幅作品中。他不断从科学领域汲取灵感,设计了很多三维空间幻象作品。这种反常规图形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埃舍尔创作的名为“瀑布”的平版画(如图1),两个彭罗斯三角形被结合成一个不可能的形状。一个人如果明白空间的逻辑对如此的一个构造就必然会觉得不可思议。瀑布是一个封闭系统,但它却能使作坊车轮像一台永动机一样连续地转动,这就违背了能量守衡的定律。[3]作为艺术家的埃舍尔,善于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诠释数学的理念,他的很多作品既有数学的哲理性,又有艺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埃舍尔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开拓了一个艺术与科学交映生辉的视觉空间,他对物质世界存在和想象的探索促进了现代艺术与科学的互融和多元化的发展。
埃舍尔造型艺术对当代视觉艺术的启发
(一)艺术结合科学,从科学中汲取素养,设计出独特风格的作品。埃舍尔对拓扑学的视觉效果很感兴趣,拓扑学是在他艺术创作的鼎盛期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拓扑学关注空间那些扭曲后依然不变的性质,这种扭曲可以是拉长或弯曲,但不是撕裂或折断。埃舍尔利用它创作了多幅作品。埃舍尔一幅很著名的平版画,叫做“艺术画廊”(如图2),它探索了空间逻辑与拓扑的性质,某种程度上,埃舍尔把空间由二维变成了三维,使人感觉到那个年轻人同时既在画像内又在画像外面。[3]埃舍尔从数学原理中汲取设计灵感,设计出独特的作品,这启发我们在当代的视觉设计中充分认识到现代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载体,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是行影相随的,艺术需要科学的眼光来创作,科学指导艺术的发展。在设计中融入科学,设计发展才更快、更具创新性。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科学的进步,对当代视觉艺术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艺术进行了思维的导向创作。继续用原有的固定视觉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只会止步不前,停留在借鉴、学习他人的创意上。我们要从其他最新的科学技术中寻找美的契合点,将哲理性的科学美融入感性的艺术美,这样的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着设计者本人对哲理性的思考,对生命、大自然、文化、环境等事物的探索。未来的设计离不开科学的高度发展,科学已经融入艺术,科学越发达,设计越发展。[4]
(二)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力。运用渐变和变形的创作方法(又称不可能的矛盾空间)对艺术设计的启发埃舍尔的绘画,构筑了一种充满幻想与想象力、又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境界。他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平面镶嵌图案之中,如天与水中,原本在水中的鱼逐渐向上渐变为抽象的底图天空,而水中的鱼的抽象底图部分则逐渐渐变为天上具象的飞鸟。经过发散性思维的联想,鱼鸟图底反转互溶,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同时也赋予整个画面一种无限延伸的韵律感。埃舍尔发挥其想象力,找出表面上毫无关系,甚至相隔甚远的事物的内在关联性,使无形的思想朝有形的图象转化,开创出新的形象。埃舍尔的部分作品表现了奇妙的变形过程,变形过程由一系列平面镶嵌图案构成。埃舍尔平面镶嵌作品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自然事物的规则、秩序等特性中发现了常人无法触及的美,创造了美。他对各个图形的思考非常严密,具备很强的图形联想能力,这正是我们视觉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另外,埃舍尔并不仅仅满足于镶嵌图案的研究,还致力于将之结合变形和渐变的手法,进一步发挥创造力,运用于具体的作品,构成奇妙的画面。如《昼与夜》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虚实渐变结构。天与地,昼与夜,鸟与天,鸟与地,相互演化,有分有合,变而通之。虚实、正反、阴阳、有无、前后、高下、顺逆,一切都在流动中相互渐变,相互走进自己的对立面。作品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几乎达到到极致,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征服着我们的心灵。他的这些作品启发我们,只有当具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时,只有将看似无关的日常事物与我们的艺术创作联想起来,才会开拓我们的设计思维,增强我们的创造力,才能创造性地构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蕴的视觉幻象艺术空间,才可以以想象力为动力去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可能是有价值、撼动心灵的全新视觉形象。[3]
(三)埃舍尔的作品启发我们在视觉艺术设计中运用侧向思维方式埃舍尔的很多契合图形作品中,充分展示了其侧向思维的魅力。侧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又一种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组成要素,它是沿着正向思维旁侧开拓出新思路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特点在于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5]在视觉艺术思维中,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不能进入最好的创作状态。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视觉艺术思维的完善和创作的成功。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非常普遍。在艺术设计中,重视侧向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观察不同事物之间在外形和存在形态上的联系,并进一步用变形和共形的方法对这些事物加以表现,这是侧向思维的一个具体过程。灵活运用侧向思维的方法去表现事物不同寻常的方面是平面设计完成创意设计的一个最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