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政治教育论文 » 正文

论院校思政教育新定位

2021-4-9 | 政治教育论文

作者:刘剑波 李堂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重新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之缘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在世情、国情和党情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显著转变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时发表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1.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挑战的需要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可以说自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世界经济就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但是世界经济真正的全球化却是和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后的事情。美国哲学家拉兹洛指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动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力”[2]。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网络化、信息化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不仅促使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行业加速从资本、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转型,而且也加快了以物质生产、物质消费为主的工业社会向以精神生产、精神消费为主的信息社会的转变。这一方面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极大的促进了各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渗透采取了更有诱惑、更加隐蔽和更具欺骗性的形式和手段。它们借助与我们国家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通过科幻、好莱坞大片、提供培训研修、参观访学等方式大力传播、宣扬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美国商务部就曾经在《全球信息基础实施合作议事书》中就鲜明的表达了他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倾向和企图:“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基础实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规则,从而使世界具有更大意义的共同性”。而广大青年大学生中那些意志薄弱或涉世未深的的人就会因此深受其影响,盲目相信甚至认同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认为它们是全世界共享的普世价值、全球伦理、标准的生活方式,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乃至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面对此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发挥自己在开放环境中和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辨析、甄别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西方价值观念诱惑的能力无疑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2.适应新世纪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变化的需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中心环节,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在1944年就曾明确指出;“整个军队的方向是政治工作的方向,因此,政治工作的任务,只能根据我军的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来规定,不能在我军基本任务与当前具体任务以外再有所谓政治工作的独立任务”[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确立。邓小平明确指山:“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工作是不能离开现实政治的”[4]。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大面积泛滥,中国社会出现了如贫富悬殊、司法不公、阶层固化、信仰缺失、道德沦丧、人性溃败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整个社会还弥散着犬儒主义的味道,很多人也不再推崇什么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甚至有的人把获得什么样的生活利益、取得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当成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面对社会生活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国内的实际,紧紧把握时发表展潮流,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提出了以“以人为本”和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战略性思想。这些战略性的理念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己进入新的阶段,而且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在内涵上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切实关注民生、民权、民主的“新三民主义”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是今后我们党和国家最要紧的事情。因此如何在多样化多元化背景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教育全国人民,真正回答人民群众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理想信念和终极关怀等问题上产生的种种困惑和疑问,坚定人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已经成为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回避的艰巨任务。

3.化解当代大学生精神困境的需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上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以及高校自身功能飞速变化,当代大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方面也出现不少的问题。首先,理想信仰的虚无化。根据刘继勇等人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调查与思考》一文中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有着很高的愿望,明确回答“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愿望”的同学占了62.78%,可是当他们在回答“为什么要入党”时,真正“积极要求进步”的只有18.31%。而且在讲理想时,他们更多的人是不脱离实际利益;在回答“毕业后选择工作的首要标准是什么”时,他们大多数人首先选择的是“经济收入高”。可见,相对于上世纪的大学生,部分当代大学生在人生的理想信念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甚至部分大学生还崇尚信仰的虚无化。其次,在价值观上物欲化、势利化。所谓物欲化,势利化就是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把追逐实际的利益作为行为的根本原则,本质上对物质需求的极端化、放纵化。在对500多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当问及人生最最值得追求的是什么时,选择金钱的多少占了34.48%,是否有自己的事业的占28.31%,生活得是否舒适占15.65%,社会名望的高低占了1.25%,权力的大小占了15.31%。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已经金钱化、金钱化。第三,在道德观上的冷漠化、无责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不良风气全面掏空了我们道德教育的基石,不但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水准和影响力,甚至还助长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的排拒和抵触等逆反心理。一部分社会成员不仅已经抛弃了传统道德观念,而且还进一步极端化,走向了反道德的一面。受此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道德无责任化,公德冷漠化倾向。当代大学生的确更关心自己的现实利益,这种关心是现实也是合理的,但是不要忘了,人是要点精神的,人不能失掉心中支撑性的价值与信念,人不能没有安身立命之本,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