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声乐艺术论文 » 正文

声乐艺术发展方向阐述

2021-4-9 | 声乐艺术论文

作者:刘玉洁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先民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情感,经过辛勤的艺术创造与积累,最终创作出了种类众多、浩如烟海的声乐作品,形成了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艺术流派,为中华民族及整个人类社会奉献了一道多姿多彩、极具魅力的声乐艺术大餐。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讲,它包括民族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民歌以及有着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从狭义上来讲,它是指由戏曲、曲艺、民歌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进而发展而来的现代民族声乐艺术”[3]。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戏曲、曲艺、民间演唱艺术的精华,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和艺术技巧,再依据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情感、语言、音乐风格及审美倾向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声乐理论、演唱方式和表演实践等方面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音乐艺术类型。首先,多样性。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地域广博,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了56个民族,各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地方语言、民族性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姿多彩。其中,粗犷奔放的藏歌、辽阔悠扬的蒙古族长调、高亢僚亮的青海花儿、清新隽秀的江南小调,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艺术财富。其次,民族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和融合非常频繁,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十分巨大,这些都使得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一致体现出典型的民族特征,如对“词情、曲情、声情相融合”这一情感美学标准的共同认可,以及在咬字吐字、润腔方面要达到“字正腔圆”,等等。因此,众多声乐艺术类型在表现出鲜明特色的同时,又能够和谐共存,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体系。最后,创新性。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精华,在保持我国民族语言、民族精神、民族传统的同时,遵循声乐艺术的发展规律,在发声技巧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进。这些努力,使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曲目更加丰富,风格更为多样,更富有时代感。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及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元化,是指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的一种相互尊重与共存状态;融合,则具体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现实证明,不同类型的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事物之间在发展中相互交流和影响,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不同类型的声乐艺术呈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和多样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正是在这一碰撞和融合中不断发展着的。第一,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是事物种类繁多却能和谐共存的积极状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首先体现在自身内部体系的多样共存上。我国有着复杂广博的地域、数量众多的民族、漫长悠久的艺术发展历史,民族声乐艺术自然体现出多样化的典型特征,但这些声乐艺术类型都能够较为和谐地统一于中华民族声乐艺术这一大的范畴之内。其次,体现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与世界其他声乐艺术类型多样共存的前提下,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中,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在音调、节奏、嗓音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所区别。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上个世纪,受到了来自西方声乐艺术的巨大影响,而在“欧洲音乐中心论”被打破、多元文化格局建构的今天,则应当审时度势,积极继承和发扬传统声乐艺术精髓,打造属于本民族自己的声乐艺术体系。第二,融合性发展趋势。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关系。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性发展,也是内外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首先,是民族声乐艺术体系内部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始终没有停止过,如被誉为我国“国戏”的京剧,实际上是“一种在徽剧、汉剧、昆曲和秦剧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4]。其次,民族声乐体系外部的相互学习与吸收。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百余年之间,西洋美声唱法对于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声乐理论、演唱方法、训练方式都成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所借鉴的重要内容。当然,这种借鉴曾引起了诸如“土洋之争”、“千人一腔”的艺术发展大讨论,但其对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强大助力却是不容否认的。站在时发表展的新起点,声乐艺术工作者应当更为审慎地应对这种借鉴与学习,要在明确以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坚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选择和取舍,实现对外来艺术文化的借鉴融合,只有这样,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才能以不断创新的独特风姿立足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融合发展的策略

如前所述,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发展既包括体系内部的融合,也包括体系外部的交织。历史实践证明,各类型的民族声乐艺术都应当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在这一点上,一些优秀的声乐艺术家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郭兰英努力学习和继承戏曲演唱、曲艺说唱的吐字行腔和情感表现,这使得她的声乐演唱极富艺术感染力,再如,阎维文,他的声音高音区明亮圆润,中低音区扎实沉稳,显示出美声唱法和民歌特色的完美结合,呈现出燎亮、甜美的双重特点。笔者认为,融合发展赋予了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发掘体系内部的融合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要注重对中国传统声乐的艺术种类进行充分的发掘和保护。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千百年的演唱实践中,民歌逐渐形成了各种风格的音乐体裁,而这些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民间音乐正是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养料。我们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和保护,组织专人对这些奇妙的声乐艺术作品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尤其要加强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地方剧种、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的关注。如,蒙古族神秘莫测的“呼麦”,由姑娘分若干声部演绎的美妙和谐、荡气回肠的侗族大歌,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豪迈嘹亮的山曲、信天游,江浙一带的快活俏皮的吴歌小调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