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声乐教育论文
作者:俊彩侯 单位:新乡学院音乐系
学生处在教学关系的次要位置,默默接受老师传授的声乐理论、技巧方法,沦为知识的“收纳箱”,毫无自主性可言。学生对于学生真正迷茫的地方,老师其实并不知道,而学生也往往采取逃避行为,或者自行慢慢“消化”,与教师真正有效的交流并不多。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综合能力也达不到社会需要的标准。因此,声乐教师要从旧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杜绝“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石惟正先生曾经说过:“要因材施教,这条的含义是教师不能千篇一律,要按学生的条件、特点去教,更不能拿自己的主观爱好去套在学生身上,甚至让学生完全模仿自己,把自己的优点、缺点都加在学生身上……因材施教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这条原则被破坏了,那就是害了学生,最轻也是耽误不少光阴,重则毁掉了嗓子。”声乐是一门抽象感悟的艺术,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通过老师的范唱、讲解、启发、引导去感悟、聆听。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嗓音特点,需要声乐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条件出发,有的放矢,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创设合作参与式的教学模式,有了问题与学生共同思考、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可以有助于学生学习时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创作激情。教师在声乐课上要有好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让学生达到心灵上的充分放松,让他们对声乐充满兴趣和信心。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所想大胆表达出来,并与学生一起认真探讨研究,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小众化或过于简单,而表现出不屑一顾或者置之不理的态度。
声乐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不同的教师在声乐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都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不同于一般理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一个好的声乐教师,他的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的,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两种教学手法。以让学生体会吸气为例,有的教师自始至终采用一种“万能公式”法,以不变应万变,那么不但达不到声乐教学的目的,而且还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器官。有的声乐教师在教气息时,让学生体会闻花香时的气息状态,对于对鲜花敏感的学生而言,可以很快地找感觉,但是,对于嗅觉不好或者不喜欢花香的学生来说,恐怕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歌唱的吸气,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如:深闻各种气味、深叹气、平躺床上深呼吸等状态,都能体会到深吸气的感觉。这样练习会使气息直入下胸与腹部,横膈收缩下沉,腰围有明显的扩张感,进气集中有力,使学生很快体会到歌唱的气息状态;对性格不同的同学还可以采用“向远处喊朋友”“靠墙吸气”“爽朗大笑”等练习方法。这些都能使气息顺畅地深吸进去。再比如打开嗓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喜欢笑,那么打开喉咙就可以让他尝试想笑没笑出来的感觉,如果在冬天可以采用用口哈热气暖手,这样都能体会打开喉咙的状态。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不能敷衍学生,敷衍教学本身,要在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发现学生不同的特点条件,不断调整教学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使声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邹长海的《声乐艺术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歌唱发声是心理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揭示歌唱发声本质的运动规律。所谓‘用头脑去唱’,就是用思维去唱。”优美的旋律,饱满的音色,洪亮的声音,这些都是声乐作品的外在形式,它们的形成都是经过歌唱者正确的思维活动,调动身体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用力准确的结果。完美的外部表现需要身体内部和外部有序协调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声乐时,获得正确的感觉记忆、情感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听觉记忆、读字记忆,学会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正确的感觉记忆与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
声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把握情绪与理智的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四、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培养美感意识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关键,一个对音乐美毫无心理敏感的人,不可能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的内在美,表达出歌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情趣。声乐的美感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刻苦训练和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获得。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音乐产生美的体验时,才会对音乐产生灵感。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及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等作品,体验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研究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艺术处理等,丰富和提高音乐思维的意识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