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环境创新论文 » 正文

高校学风环境创建思索

2021-4-9 | 环境创新论文

本文作者:伊廷华 黄宙 李宏男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风从主流上看是刻苦认真、顽强拼搏、勤奋扎实的,大部分学生有志向、有抱负、勇于登攀、积极进取、追求知识、崇尚文化,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颇具社会责任感[3],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纯,功利主义色彩严重,把考试分数与能否应聘到一个报酬丰厚、环境舒适的职位联系起来,考试时采用不当手段作弊只为提高一点点的分数。许多学生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纪律松懈。例如,有的学生经常性的迟到、早退、旷课;上课时睡觉、吃零食、玩手机,看小说者也不在少数,即使听课的学生中,不少人也是心不在焉。

不良学风和育人环境存在问题成因分析产生不良学风和育人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稳重和成熟,没有明确坚定的理想信念作后盾,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指引,因而无法确立专业思想并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社会知识,经验不足,情感丰富强烈,容易意气用事,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缺少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不愿刻苦学习,不勤于思考。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差,易受到身边其他观点和现象的影响,产生矛盾心态,致使信念和理想发生突变,以至于有的学生自卑、自暴、自弃,轻视学习而过上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大学生活[4]。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高校本是锻炼大学生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地方,但一些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独自求学,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不会调节情绪,过分压抑自己甚至于走向极端。产生不良学风和育人环境存在问题的客观因素社会风气的影响首先,功利意识增强,信念意识减弱。随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和物质利益得到了全面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物质财富的同时,淡薄了社会主义信念、道德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滋生了种种道德上的弊病,社会风气趋于功利性[5]。其次,人情意识淡薄,道德意识缺失。当前高校内一些学生精神缺失,道德修养日趋低下。“我爸是李刚!”成为经典名言,“官二代”、“富二代”飙车撞人构成当代奇观,各种“门事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趣闻,“五道杠”的照片更让大家认识了对官方主流价值的认可和褒奖。最后,堕落意识增强,追求意识减弱。

在当前社会思想政治领域中,顽固坚持自由化的人大肆散布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从政治上动摇、瓦解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腐蚀人们的心灵,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混乱,淡化理想追求,思想上开始堕落、散漫,追求理想的意识开始淡薄[6]。高校自身弊端的影响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当前教育重点大多是对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在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缺少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而且自身素质和造诣也良莠不齐。有的教授虽然拥有专业领域内较高的成就,但教学水平一般,对学生不够负责,这对于校园文化的营造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第二,教学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应用型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至于不能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6]。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备课不充分,讲课缺乏新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探求欲,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有的制度过分理想不切实际,有的不够坚持,久而久之易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只管上课完成课时任务,对课堂纪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考试纪律等不闻不问,考试时送“人情分”,对补考学生“开绿灯”等。

家庭因素的影响第一,部分家庭在子女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对子女精神世界、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一部分家长沿袭应试教育观念,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忽视其性格、情感、兴趣和意志的综合全面发展。第二,部分家长由于自身学识和见识领域有限,在教育子女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单纯依靠学校教育,片面认为学校教育能完全替代家庭教育。特别是一些生活较困难的家庭,赚钱养家成了父母的首要任务,致使对子女教育无暇也无力顾及。第三,家庭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学风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普遍内向、敏感、压抑、情绪低落、自卑感强,对生活缺乏激情,对学习缺少应有的兴趣和动力[7]。一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不能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内心极为敏感并且自设屏障,他们不愿与同学交往,故意逃避各种活动,最终产生偏执倾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学风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不变的主题,是落实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6]。良好的学风和育人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推进学生奋发图强、健康成长的助燃剂,是学生追求理想、净化心灵的港湾,它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强烈的熏陶、感染和鞭策,更对高校整体文化氛围起到浓厚的渲染作用[7]。优良的学风是指一种勤奋治学的精神。学而不厌、勤于进取、精益求精的良好学风不仅有利于提高和完善教师的自身素质,而且对形成学生学习的优良学风起着带动和推进作用[8]。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会促进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学校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进程,学生学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对于优化校园学习条件、增强人文氛围、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弘扬校园主旋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决定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重要体现,对学生的全面成才影响重大。人才的培养需要优良的学风和育人环境人才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的好坏与人才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处于人才竞争的前沿,必须把目光投向世界,从世界人才竞争这个背景上来理解高校学风和育人环境与人才成长的关系,着重于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科技、文化激烈竞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建设人才[8]。高等教育是高级人才密集的领域,其学科专业覆盖了人类文化的所有领域。高校是文化的摇篮,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基地。而良好的学风和育人环境则是培养这些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学风,雄厚的师资力量,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浓厚的学习空气,优良的教学设备,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天地,既有利于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又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优良的学风和育人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学风恰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9]。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校园内优良的环境设施,赋予学生探求知识的平台;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发向上。总之,优良的学风和育人环境是高校培育优质大学生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学风,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弄虚作假的恶劣学风,就不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毕业生,会阻滞教学改革的进行。可见,学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反映学校教学工作质量、体现师生素质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和建设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值得研究并应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