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水稻栽培论文 » 正文

水稻生产的难题与策略

2021-4-9 | 水稻栽培论文

作者:张培江 付强 李霞红 孙如银 李福军 占新春 郑乐娅 王玉军 陈学英 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安徽省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

种子处理不到位,播种比较粗放。根据2009年在凤台县调查,干籽播种面积占55.0%,清水浸种处理的占20.8%,大多数种子均未经药剂处理,只有24.2%是经过药剂浸种处理后播种的。播种方式更加粗放,播种深度有深有浅,播种质量较差。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户就是因播种深度过深,而造成出苗不全,秧苗长势较弱,成苗率低。播种量差异较大,少的不足52.5kg/hm2,多的在120.0kg/hm2。

草(稻)的威胁大。直播稻田杂草与水稻同生期长(比移栽稻长30多d),直播水稻前期群体小,无水层或水层较浅,对杂草的控制作用较弱,杂草生长旺盛,“草欺苗”严重,防控难度大,从而导致水稻稀疏,长势不好。近几年,直播稻田“杂稻”大量发生,引起杂稻多的原因是上年秋收时遗落在田间的稻谷发芽长出的自生稻,影响稻谷纯度和卖相。由于直播稻直接播在麦茬地里,稻种只是被1层薄土所覆盖,落谷后一旦遇到强降雨将会直接导致农田的用药、用工成本增加,而且还会污染环境。连续直播田块杂稻防除目前仍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人工拔除,如果拔除不彻底,杂草(稻)比例会连年增加,给防治和环境污染带来长远的压力。

抗灾能力与气象风险威胁。在沿江早稻,3月底至4月初,气温较低而且不稳定,直播早稻出苗慢,易烂谷烂秧造成出苗不齐。沿淮地区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正处于梅雨季节,易出现涝灾,此时移栽稻、机插秧、抛秧稻已经处于分蘖期,耐涝能力较强,受洪涝影响不大,而直播稻正处于幼苗期,每年都有部分直播稻因涝毁苗严重。常规栽培粳稻抽穗期一般于8月中下旬,而直播稻抽穗期早的于9月上旬,迟的推迟到9月中旬,因而降低了水稻生产的安全性。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后在结实灌浆期发生低温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一旦低温来得早或灌浆期遇到低温寡照连阴雨天气,必将引起大面积直播稻灌浆不足,结实率下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造成重大危害,气象风险明显大于其他播栽方式。

根系入土浅,倒伏风险大。直播稻由于种子入土浅,根系在表土层横向发展,因此抗倒伏能力不强。安徽省沿淮地区2009年直播水稻生育后期未遭遇强风袭击,但仍有部分倒伏。如生长后期遭遇强风,倒伏面积将大幅度增加。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明显降低,甚至绝收。另外,直播水稻往往采取机械浅旋播种或人工免耕撒播的方式,土壤耕翻少、耕层浅,长期种植直播稻势必造成土壤耕作层越来越浅。同时由于种植直播稻难以进行草还田,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严重,土壤环境恶化,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传病害重,虫害增多。水稻种传病害主要有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传统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浸种,而旱直播稻多为干籽下种,浸种播种技术要求高,农户很难掌握。有的农户药剂浸种一天,有的用浸种药剂拌种,起不到防治作用。人工撒播水稻田,由于没有株行,加上播种密度不均,造成秧苗疏密不均,通风透光条件差,虫害发生较重,同时稻瘟病、纹枯病也偏重发生,灌浆中后期由于温度较低,湿度大,稻曲病也常常偏重发生。

稻米品质下降。由于直播水稻生育时间缩短,而且抽穗期推迟,后期生长期间气温偏低,就会导致籽粒灌浆不足,粒重低,加工品质变劣,死米多,外观质量低,口感也不好。

不利于发挥资源优势,产量较低。安徽省沿江处于双季稻北缘地区,双季早稻和晚稻生育期短,为了充分利用早期温光资源,常常通过早育秧,长叶龄来解决温光资源不足问题。而直播稻是直接播在大田,播种期推迟,不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同时还影响下一茬生产。安徽省沿淮地区,土壤和气候等条件有利于稻、麦等粮食作物的生长,是稻麦双高产优质区域,也是国家专用小麦和我省优质水稻的优势发展区域。选择正确、科学的稻作方式(如常规栽插、机插秧等)和优良品种才能充分利用温光条件,使中稻水稻产量稳定在8.25t/hm2左右。如选择水稻直播方式,不仅水稻难于高产稳产,一般比移栽水稻减产0.75~2.25t/hm2,也不利于小麦适期播种争取高产,不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发挥稻麦品种的增产潜力。

顺应民意,有序正确引导。依照目前农户种植意向预测,直播水稻在安徽省今后几年中可能会保持较大面积并可能扩大面积。对此,政府部门要重视直播水稻的存在,对直播水稻既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更不能任其盲目发展。农业推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既要看到直播水稻省力的优势,更要充分认识到盲目发展直播水稻的风险和危害性,正确引导农户走出盲目扩种的误区,让农民认识到手栽秧、机插秧的优势,直播水稻的不足,同时要加大对机插秧水稻栽培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促进机插秧水稻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尽量压缩直播稻的应用规模,逐步引导农户放弃直播,应用机插秧。

不适宜地区不种直播稻。安徽中稻大面积常年单产水平为7.65t/hm2左右,目前正向目标产量8.25t/hm2努力。淮北地区直播水稻,单产一般可达或低于6.75t/hm2,不符合全省发展目标,该地区为直播稻不适宜种植区,应创造条件发展机插秧,巩固与提高旱育手插秧种植。

加强次适宜地区直播稻种植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稻全生育期140d左右,一般单产在6.75~7.50t/hm2,在现有品种适应性与栽培技术水平下,要达到大面积平均产量8.25t/hm2是比较困难的,为次适宜地区。对于此次适宜地区,首先要强调大力发展机插秧,不适合机插秧的田块可以发展抛秧。若种直播稻,必须加快本地化直播稳产、高产、高效全程栽培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制定技术规程,积极开展高产示范,并加强培训与指导,把成熟的高产直播稻技术传教给农民,引导农民掌握直播稻的田间管理技术和丰产手段,严格按照农技推广程序,稳步推进,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加强适宜地区直播水稻的生产技术研究。目前,安徽省直播水稻生产的技术还不完善,农技部门要加强试验和调研,尽快充实和完善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旱育保姆包衣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用旱育保姆包衣播种,有效缓解土壤干旱等对出苗不利的影响,提高出苗率;坚持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推广机械宽行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壮的目的。(2)加强直播稻生产技术培训和服务。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及种稻大户的培训,让其熟练掌握直播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根据茬口、播期合理选择品种,大麦茬可选择偏迟熟的中熟中粳品种,小麦茬应选择偏早熟的中熟中粳品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合理播量,坚持做到“三不”,即不具备直播条件的不搞直播,没有直播经验的不搞直播,不熟悉品种特性的不盲目确定播量,以达到种植一亩(=666.7m2),成功一亩,高产一亩,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