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电子政务论文 » 正文

电子政务文献评析

2021-4-9 | 电子政务论文

本文作者:高业庭 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CSSCI既是重要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信息的查询工具,又是主要的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期刊的工具[4]。2012-2013年,CSSCI数据库拟收录的学术期刊共25大类,计535种。本文以CSSCI数据库为基础,检索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学术文章,以此为样本,系统地分析国内电子政务的发文情况,为深入探讨国内电子政务的研究动态提供支持。在CSSCI数据库的检索过程中,将年限定位于1998-2011年(不包括CSSCI扩展版),关键词定位于“电子政务”,共检索出952篇文献。在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布拉德福定律分析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用洛卡特定律研究论文的作者分布,用普赖斯定律搜索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结果分析

一定时间内发表学术文章的数量可以有效衡量该学科当时的研究状况。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8-2011年,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学者共发表952篇论文。其中,1998-2000年间有关电子政务的文章未被CSSCI收录。CSSCI数据库显示:国内最早关于电子政务的研究是2001年,2001-2011年间,年发文量从2001年的2篇迅速发展到2008年的128篇,2008-2011年间,电子政务研究的年发文数则处于逐年下降状态,2011年仅有37篇学术文章。图1给出了我国1998-2011年电子政务领域发文数量情况。如图1所示,我国电子政务研究从2001年开始起步;2001-2003年发展迅速;到了2004-2008年,年发文量的百分比都保持在11%以上的水平,说明电子政务研究进入成熟时期;2009年以后,研究热度开始减退,呈现衰退趋势。其中,发文数量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为2001-2002年,期间论文数量增加了24倍,这可能与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2年提出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密切有关[5]。

论文被引次数的多少可以反映出其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的高低,论文的被引次数越高,通常认为论文的学术质量越高[6]。在本次检索出的论文中,有12篇论文的被引频次达到20次以上。图2按照被引次数的高低列出了论文的被引情况。如图2所示,《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一文的被引次数最高,达到了49次,说明这篇文章在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学术价值是比较高的。对图2列出的12篇高频被引论文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趋势。

研究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利于分析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文献来源[7]。在被CSSCI(2012-2013)收录的25大类学术期刊中,本次检索到的952篇中包括在CSSCI数据库2012-2013拟收录的学术期刊的文献760篇,分布在15大类期刊中。通过数据统计发现,1998-2011年间,有关电子政务领域研究的高水平论文中,发文量在100篇以上的只有《情报杂志》,占发文总量的12.18%。表1按各类期刊的载文量列出了发文数量较多的前20位期刊。运用布拉德福定律[8]对表2所列期刊已发电子政务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前5种期刊的发文之和占总发文量的36%,说明这5种期刊可视为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表1所列20种期刊中,有13种属于图书馆、情报与文献类,另外,有5种属于管理学领域,2种属于政治学领域,说明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研究的高水平文章主要集中在这三类期刊上。

论文的著者状况与学科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对论文的作者分布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9]。据统计,952篇论文中,除了7篇论文作者信息无法查询外,剩余的945篇论文中共有1131位作者(包括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每人平均发表论文1.19篇,作者分布较为分散。根据洛卡特定律可知,所著论文为一篇的作者在全部作者中所占比例应为60%[10],而本次统计的结果为78.96%,高于洛卡特定律的参考值。这说明大多数学者关于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连续性不够,电子政务领域缺乏系统化的研究。图3为按发文数量列出论文的作者分布。根据普赖斯定律可知,核心作者中最低产作者所发表的论文数M与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数量Nmax之间的关系为:M=0.749×Nmax[11]。由表4可得,Nmax=22,故M≈3.513,因此,在1998-2011年间,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为发文量≥4篇的作者。根据图3数据且经过处理后可知,核心作者共有52人,占到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作者总数的4.60%。图4列出了发文量超过5篇的前20位作者。

检索出的952篇论文共分布在302个机构中,论文篇数在30篇以上的共有4个机构,分别为武汉大学、湘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总数所占百分比为6.72%。其次,湘潭大学的发文量也达到57篇之多。图5列出了论文篇数在15篇及以上的高产机构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论文分布的前15个单位均为高等院校,说明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大多出自高等院校。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15个高产机构中,大多数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武汉大学和湘潭大学的发文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的发文量。

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便是科学合作。以下从作者层面和机构层面分析国内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研究合作情况。作者合作情况研究科学合作的两个指标是合作度和合作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合作度=作者总数/论文总数,合作率=合作论文数/论文总数×100%[11]。根据合作度和合作率的高低,可以了解到电子政务研究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程度[10]。图6按照年份顺序列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合作度以及合作率的变化情况。由表2和图6可见,2001-2011年,我国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总合作率为53.26%,作者之间的合作主要是2人合著,且最多的合作作者数为6人。此外,11年间的总合作度也达到了1.74人/篇。由作者一人独立完成的论文数达到439篇,占到发文总量的46.11%,这在反映国内电子政务领域研究的难度可能较低的同时,也反映出学者的独立研究水平较高。机构合作情况研究跨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可以揭示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深度及其学科交叉情况。在检索出的952篇论文中,排除无法查询机构信息的21篇论文外,剩余的931篇论文中有776篇由一个机构完成,所占百分比为81.51%;145篇论文由两家机构共同完成,所占百分比为15.23%;10篇由3家机构合作完成,占1.05%。表3列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研究的具体机构合作情况。机构之间的合作率仅为16.28%,而由一个机构独立完成的论文占了绝大部分,这说明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机构间合作程度仍较低,各电子政务研究机构间需加强进一步合作,以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研究更深入的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