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音乐研究论文 » 正文

高师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探索

2021-4-9 | 音乐研究论文

作者:刘宁妹 单位: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端正音乐教学理念

端正音乐教学理念是高师音乐教育的大前提。我们音乐教学理念受西方影响很深,尽管教改以来,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音乐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全摆脱西方模式的影响。“远效德奥,近来西洋”是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我国近现代音乐发轫于学堂乐歌。[5]而学堂乐歌的一套,基本是西方的。从南通师范学校音乐文化的滥觞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轨迹。1903年4月,南通师范学校开学。为了更系统地吸取西方教育的长处,改革旧传统教育课程设置的种种不合理性。1903年张謇考察日本教育回国后,参照日本的办学章程,并“顾及本国之情势,而得斟酌损益”[6]拟定了通州师范学校的课程计划,内容涉及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等。音乐教材几乎是欧洲的翻版。[7]时至今日,学校音乐教育偏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偏重欧洲的音乐理论体系的学习,忽视了民族传统的传承等弊病,都跟这个渊源有关。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优秀的文化资源,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音乐无论在创作表演还是理论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民族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必须站在复兴中华的战略高度上,把母语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体系的出发点,确立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8]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基础就是学校的音乐教育,师范教育在这方面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师范教育是统领教育的教育。而高师是传承知识和培养人才整体工程中的关键链条。高师音乐专业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高师培养的学生,直接关系到中学、中师、,进而间接影响到中学、幼儿园的音乐教学。[9]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倚重于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必须从根本上端正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艺术实践等多个环节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认真改变音乐教育重西轻中、重技轻艺的现状,重视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钢琴、器乐、理论等课程方面的内容,即使学习西方音乐文化,也要比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从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比较中,领悟传统音乐的真谛,从而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10]如果高师的音乐教学没有这样的理念,就不可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音乐的教学之路。

培养音乐母语感情

对于学习,孔子有这么一番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1]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如果不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兴趣,那么高师传统音乐教学就落不到实处。如何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感情和兴趣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是我们音乐的母语。郭淑珍教授曾说过,“中国人首先应唱好中国歌曲,因为它是人类艺术的财富,它应该属于全人类。”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权也有同样的观点,她认为“中国歌唱家应该面对中国的现实,以训练有素的歌喉努力唱好中国歌,以为广大的中国听众带来多样而高尚的艺术享受为最高荣誉。”祖国是我们的生身之地,中国文化是我们维持生存的乳汁,中国音乐是我们的母语。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对学生音乐技艺的塑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母语感情和音乐审美水平,让传统音乐文化在他们心中扎下根,从而为中小学校输送德才兼备的音乐教育人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高师音乐院校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引进、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重任,使高师院校成为民族音乐传播、生长的场所。[12]

第二,要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传统音乐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以声乐而言,金铁林教授曾概括声乐“声、情、字、味、表、养、像”七大特征,这种特征实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中的具体表现。譬如歌唱的声腔特征,传统的方法是咬字时唇、舌、齿更有力,行腔音色明亮圆润,共鸣比较靠前,掩盖较少、真声偏多。强调字韵在歌唱中的首要地位,以“字”领“声”,字和声巧妙结合,从而构成了音色统一却韵色有变的声腔特征。发声讲究字头、字腹、字尾的变化过程,使出声、韵声、收声形成一个完美的咬字和声音过程,形成字声美感,形成“字变而声不断”、“韵多而点不乱”、字韵多彩而声区统一的丰实的声腔音色特点。[13]对于这些,学生是知之甚少,或者说是浑然不知的。我们要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感受传统声乐的这些精妙之处。譬如我们示范演唱《黄河怨》。《黄河怨》中一个“惨”字两次出现,但语义不同:第一次是在排比句中“……二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这个“惨”字可谓悲切之极,那么在演唱处理时就要用最大限度地延长字头、缩短字腹的表现手法,同时大胆运用戏剧中的“哭腔”从而表现出内心的无比痛苦。歌中还有一处“惨”字,“……你要想想妻子儿女死得这样惨。”这个“惨”字不单单是“惨”,还有“愤”的含义,其中包含着主人公对世间的不平,对命运的抗争。因此在唱时就可采用戏剧中”喷口“的手法,以表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如火山爆发的气势。学生听了,就会十分佩服传统声乐,更为热爱传统音乐。

第三,转变音乐学习方式以唤起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在学唱歌曲时,旧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这种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困乏,没有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应该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该有机地教授。我们在教学中应强调主体性、实践性,在学唱过程中,不妨采取“欣赏教学──直接唱歌词──再唱曲谱”这样的方式,这样做,学生的感受是直接的、全面的、生动的,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14]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实质上就是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的发现者。因此,音乐教师要创设充满音乐情感、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一旦对传统音乐产生了学习兴趣,把学习当做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内在潜力就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