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研究论文
作者:庞迪蓉 单位: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二、抓住课程设置做文章
保山学院是一所综合型的院校,生源大多数来自高中,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器乐训练,达不到专业的要求,但文化成绩相对较强。根据扬其文化优势之长,避其演奏能力之短,把他们培养成普及型人才,兼顾培养研究民乐演奏的后备军。面对新时期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高师音乐专业民乐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已成为当前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具体而重要的内容。为此,我院音乐专业在教学培养计划修订时,对民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其课程设置的修订依循了一下几点原则:
(一)合理性
根据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力相对较强的特点,将专业基本理论常识、作品赏析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到的经典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对葫芦丝演奏艺术的审美情趣、知识素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大学生入学年龄均在十八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的生理特征,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适度淡化或删减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使学生能够较好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葫芦丝演奏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另外,在教学中还可采用激励式、建议式及纵向式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肯定而感到成功的喜悦。
(二)目标性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民乐课,意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并为各级文化站、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输送艺术人才,就我校高中起点的学生而言,通过葫芦丝演奏课的学习,将达到如下目标:1、提高学生对民乐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达到愉悦身心、提升艺术修养的目的;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葫芦丝演奏方法、齐奏、合奏技法,使其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的创作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气息、技巧表现不同风格的乐曲,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的关系,游刃有余地进行葫芦丝课堂教学;4、把保山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元素以葫芦丝为载体,将其发扬光大。
三、抓住毕业出路做文章
学院作为输送艺术人才的摇篮,首先必须直面社会的不同需求。同时,学院对学生毕业后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如何“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对学校和学生将来的生存发展前景都是休戚与共、命脉相联的头等大事。
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终极目标是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学院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该适时地调整课程。高校民乐教育必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分工过细、专业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起新的“以能力为中心”教育教学、史论等。这就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葫芦丝课程必须突破这种传统教育格局,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型,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培养集演、奏、编、讲于一身的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即掌握必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编创、演奏等能力的人才。
教育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现实的需要。高校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更新观念、认清社会现状、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确实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跟上社会发展进度,更好的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民乐教育同样要在改革中完善自己,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在学科设置上考虑到学生的切实需要。让我院的葫芦丝演奏艺术和社会同步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艺术,让我们的演奏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