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经济科学论文
作者:赵弘 赵燕霞 何芬 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
从北京经济发展水平来看,2011年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47美元,已经达到了波特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标准。从投资、消费与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来看,虽然从2006年以来北京市消费率已经超过了投资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但是,投资仍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0年投资率为43.2%,仍高于发达国家20多个百分点。从要素投入来看,人才、技术等知识要素对北京经济贡献已经远远超过能源、水资源等生产要素,“十一五”期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显著下降,能耗累计下降26.5%,2010年达到0.58吨标准煤;水耗累计下降40.46%,2010年达到29.4立方米;R&D投入逐年增加,2011年R&D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83%,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综合以上指标来看,北京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开始由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迈进。
新阶段首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首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从1997年以来首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速在11%以上,尽管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首都经济仍保持了较高增速,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元。目前,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北京已经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从国际上大城市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来看,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放缓趋势,进入稳定增长阶段[2],如东京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名义增长率(按现价计算的GDP增长率)下降至10%以下;香港人均GDP从1万美元到2万美元期间GDP平均增速保持在5%左右。基于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综合考虑全球经济对首都经济发展的影响,未来首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有所趋缓,进入一个稳定增长的阶段。
2.服务型、总部型、知识型、绿色型经济特征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北京市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服务经济、总部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特征更加突出。一是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从2005年的69.6%提高到2011年的75.7%,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图1),服务业的税收、吸纳就业、利用外资等各项指标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均超过80%。二是北京总部经济规模居全国首位,聚集了一大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2011年北京有41家企业入选全球500强,仅次于东京;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12家,拥有中国500强企业总部100家。三是以知识、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知识型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8.7%、6.3%和12.1%(图2)。四是通过加快高耗能、高污染制造企业的搬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方向发展,首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未来,体现首都资源特征、符合创新导向方向的这四类经济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创新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北京着力加快“科技北京”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TD-SCDMA、闪联、龙芯、“非典”疫苗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标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先行先试政策逐步深化,2011年示范区实现增加值3062.6亿元,占全市的19.1%,比2005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图3),对推动首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关村创新引领作用逐步增强,截至2010年底,中关村示范区企业主导创制国际标准76项,国家标准590项;2011年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20.6亿元,占北京市的七成,占全国的1/4强,其中80%流向北京市其他地区、外埠城市和境外,有力支撑了首都及全国创新发展。
新阶段首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北京作为首都,提出了要在全国转变发展方式走在最前面、率先形成创新驱动格局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站在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度,审视首都经济科学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公认世界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与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的经济总量规模还相对较小(表1),2011年北京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2544.1亿美元,仅为东京的1/12,纽约的1/10,伦敦的1/3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更为明显,2011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2447美元,仅为东京的1/17,纽约的1/8,伦敦的1/7。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北京市已经形成了服务业主导格局,但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与公认世界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低10多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仍有待提升。
(二)首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亟待提升
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世界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世界城市的全球影响力、控制力和辐射力,体现了世界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资源配置格局,但是与纽约等世界城市相比,首都经济的全球配置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总部经济提升空间依然很大。高端企业总部聚集程度是体现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指标,虽然北京拥有的世界500强总部企业数量达到41家,仅次于东京,排在第二位,但是,一方面,北京的总部企业主要以中央企业为主,以能源、电信等垄断行业企业为主,真正体现北京产业特点的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企业总部数量较少,而且总部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还相对较弱,国际化程度还相对较低。有关调查显示,2008年全球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指数(海外资产占全部资产比例)一般都在50%以上,而北京总部企业的平均跨国经营指数还不到20%。另一方面,北京拥有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只有100多家,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城市拥有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都在上千家相比,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