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护理教育论文 » 正文

护理教育的来源及发展论述

2021-4-9 | 护理教育论文

作者:洪常青 王屏 伍丽萍 陈俊颖 刘珍红 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

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E.H.Johnson)在福州一所教会医院开始训练护士(每批仅2到数人),开启了中国近代初期护理教育[3]。1900年后,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的信宝珠女士(MissC.E.Simpson)、美国稚礼会的盖仪贞女士和英国伦敦会的贝孟雅女士等相继来华,在教会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信宝珠女士毕业于内布拉斯加卫理公会医学院(NebraskaMethodistMedicalCollege),并在波斯顿西蒙斯学院(SimmonsCollegeBoston)获得护士资格证书,她是奉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差遣来华的第一批资格完备的护士,1908年来到福州,任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长[3]。信宝珠来华后巡视了很多医院,亲眼目睹中国人口众多、医院少且条件极为简陋,一所医院往往仅有1、2名外籍护士,有的甚至没有护士,根本无法开展护理工作。当时中文还没有“护士”一词。信宝珠深感只靠外籍护士远不能满足医护需求,必须成立一个机构来培养中国护士,并需大力普及。1910年夏,福州马高爱医院病房遭台风袭击倒塌。在信宝珠的监理下,于1912年,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哥特式西洋风格的砖木结构三层大楼,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等以及附属用房,病床84张,配有医生7人、护士20人,医院条件大为改善,成为当时全国少数规模较大的教会医院。同年,在中国博医会(中华医学会的前身)组织秘书、英籍医生高士兰(P.B.Cousland)的支持下,信宝珠正式创办了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和当时所有教会学校一样,福州马高爱医院附设看护学校也独立于中国教育行政管理,学校教师均由在外国取得专业学位的医生、护士担任,学生在完成三年的国际护士课程后需再学习一年的产科课程,主要课程有解剖学、生理学、按摩、保健学、营养学、家政学和英语等。学校倡导南丁格尔人道主义精神,注重人品和修养。由于条件所限,学校每年仅培养几名至十几名护士。

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学校向中华护理学会注册

信宝珠来华后在从事护理及护理教育工作的同时,为筹建中国护士组织做了大量工作。1909年8月19日,在信宝珠等人的筹划组织下,在江西庐山牯岭度假的7名外籍护士和2名外籍医生,召开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一个全国性护士组织———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4]。1912年,信宝珠等人组织成立了护士教育委员会,并召开会议讨论护士学校注册、护士学校正式课程、全国护士统一考试规则和毕业证书颁发等事项。1914年6月30日—7月2日,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第一届全国护士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4]。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护士钟茂芳提出的将英文“nurse”由原中文译名“看护”改为“护士”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大会决定将“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更名为“中华护士会”(中华护理学会的前身),“看护学校”也随之改名为“护士学校”。大会通过了全国护士学校注册章程,并于7月1日大会期间,对符合章程规定的护士学校进行了登记注册。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学校作为全国首批符合注册条件的护士学校,由信宝珠校长向中华护士会注册,并列注册一览表中第一位[5]。首批注册的还有上海仁济妇女医院护士学校、苏州天赐庄妇孺医院护士学校和福州龙山妇幼医院护士学校。护士学校注册制度的实施,对规范我国护理教育、提高护理教育水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信宝珠女士为中国护士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护士会之母”。

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学校的沿革

1928年10月,福州马高爱医院与创办于1860年的福州圣教妇孺医院合并,共同筹资开办了一所规模更大的医院———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两个医院的附设护士学校也随之合并,命名为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护士职业学校。1936年学校成立了董事会,9月正式向国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厅办理立案,定名为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益慧修任校长。1938年学校新大楼在原福州圣教妇孺医院(位于福州圣庙路)落成。1943年学校改名私立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学校建校初期,每年学生数很少,仅2-5人,以后相应增加,多时近20人。学生入学需具备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经考试后择优录取,学制三年零五个月,前五个月为预科班,期满考试合格后经加冠仪式(也称授帽仪式)转入正式班学习。据1942年《福建省中等学校概况调查表》记载,当年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学校在校生64人,其中护士预科20人,护士一年级18人,二年级8人,三年级18人,年龄在15-22岁之间。当时的学生大部分是基督教信徒,宗教课是必修课,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的早祷和读经等宗教活动。一年级学生半天上课半天在病房实习,二年级重点学习护理操作技术,三年级开始跟医生查房、处理医嘱、协助管理病房并指导低年级学生实习。毕业生须经全国护士统一考试合格才予颁发毕业证书。严格的管理、规范的教学和大量的临床实践,使毕业生成为十分优秀的护士。至1950年,学校毕业生合计300余人。除了福州马高爱医院护士学校外,福州柴井医院、福州塔亭医院、福州龙山妇幼医院、私立福州合组医院等均附设护士学校,院办校是这一较长时期护士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1937年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开办时也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40年创办的省立第一医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于1946年由南平迁到福州。

建国后福建省护理教育办学概况

1950年4月,省立福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与省立福州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为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1951年又将两校分设,分别定名为福州第一护士学校和福州助产学校。1951年3月私立福州合组医院护士学校更名为福州第二护士学校,1951年5月私立福州基督教协和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州第三护士学校,福州塔亭医院护士学校更名为福州第四护士学校。福州柴井医院护士学校与1951年开办的福州医士学校合并后改名为福州卫生学校,1953年又改名为福州医士学校。同年,马江护士学校成立,福州第四护士学校并入福州第二护士学校。1954年8月,福州第一护士学校并入莆田卫生学校,福州第三护士学校改名为福州第一护士学校,马江护士学校并入福清卫生学校。1958年增设省立医院护士学校。1962年,福州第一护士学校与福州第二护士学校合并,定名为福州护士学校(卫生厅【62】卫医教字第1929号),校址为台江区打铁??(今福州第十五中学)。省内各地市中等卫生学校开设的护理专业也大都成为各学校的主要专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部分学校被撤销或停办。1972年11月福州护士学校复办,改名福州市卫生学校(榕革卫字【1972】084号),校址设在原福州工人疗养院(现仓山区麦园路84号),1983年起更名为福建省福州卫生学校(闽政【1982】综543号)。学校的护理专业以其悠久的传统、深厚的积淀、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优良的人才培养质量久享盛誉,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成为我省护理专业的带头人和业务骨干。1973年福建卫生学校复办,校本部于1996年增设护理专业,学校的涉外护理、急救护理专业办学以及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