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信贷管理论文
作者:启运强 金柏林 张占全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三河市支行 中国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
三河市信贷结构失衡的主要特征
(一)信贷投向单一———信贷过分集中于房地产单一行业。从近年来的实践看,房地产行业已成为拉动三河市经济增长、税收增长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均已超过了50%。但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房地产行业也是潜在风险较大的领域。虽然房地产业在县域的发展空间还相对较大,但依然受调控政策及隐含的泡沫影响。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潜在的风险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风险。由于近年来房地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基层多数银行向房地产领域投放贷款积极性相对很高,使银行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快速发展。2008年至2011年,三河市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比分别为70.6%、75.9%、73.1%、67.8%。
(二)信贷客户结构简单———信贷过分集中于大客户。三河市辖内共有国有银行分支机构11家,农村信用联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他们的经营战略雷同,风险偏好相似,贷款投向相同,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均把有限的信贷资源集中投向房地产行业和少数几个大型客户,每年的新增贷款都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和大客户、大项目上。使得房地产行业、大客户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户均贷款数额不断攀升。据对13家金融机构的调查,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商业银行公司类客户基本不超过10户,个别银行只有2-3家公司类贷款客户。2011年末,三河市前10大户的贷款余额为115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6%。
(三)信贷期限结构错配———信贷过分集中于中长期贷款。从三河市辖区的贷款期限结构看,2011年末,三河市中长期贷款占比为81.5%,而同期短期贷款占比仅为17.8%,中长期贷款占比大,使急需流动资金的实体经济贷款满足率不高。
信贷结构失衡的危害
一是大客户和单一行业潜在的贷款风险增大。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有大企业或大项目出现风险就会使得数家银行受到影响,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压力。房地产行业贷款过多,房地产受到调控,房地产价格和销量受到影响,随着房地产泡沫不断释放,必将给银行信贷带来相当影响,增加银行信贷不确定性因素。
二是流动性风险增大。银行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结构不匹配,大量的中长期贷款使得主要依靠短期资金来源的银行经营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压力。从三河市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角度看,2011年末,1年内到期资产为52亿元,而1年内到期应支付的负债为207亿元。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的错配,一有风吹草动,可能由单一的金融事件,就扩大到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三是利率风险增大。大项目、大企业的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收益小。从银行贷给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执行水平看,一般上浮20%-60%,个别机构上浮100%。而银行对大客户的贷款利率基本难以上浮动,有的还有下浮10%。多家银行机构挤在同一层面、同一领域内竞争,拼价格、拼成本、拼服务。甚至有个别银行在大客户业务竞争上主要保市场占有率,缺乏盈利空间。商业银行大客户利率不断下浮,进一步增加了商业银行发放小客户贷款的上浮动力,小客户由于没有议价能力,成为银行利率上浮的试验田和高利率的承担者,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县域信贷结构调整的难点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根本上制约了信贷结构的调整。以三河市为例,多年来三河市已经形成了以印装、建材、矿山机械等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再加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房地产业,这些产业基本上垄断了70%以上的信贷资源。但近年来随着印装、建材行业的萎缩,特别是国家不断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信贷资金对这些行业的投入明显大幅减少,但相对而言,其他新兴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使得信贷资金无处可投。
(二)县域实体经济对信贷资金的吸纳力不强,信贷政策调整与县域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矛盾。以三河市为例,2011年末,三河市存贷比高达105.4%,但扣除房地产行业贷款后比例仅为31.1%。三河市实体经济所得贷款并不充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什么因素呢?由于三河市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粗放型特征明显,产品档次相对较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且偏重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少,立市、符合银行贷款的项目少。另外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使部分建材和高污染企业受到相当的限制。没有合适的投放对象,贷款放不出去,值得关注。国家实行稳健货币政策,贷款“有保有压”将成为常态,但随着房地产行业贷款得到控制,三河市缺乏充足的,适合银行发放贷款的企业和项目,将成为制约信贷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三)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需求特点研究不够,“信贷疲软”使金融供给和需求难以找到契合点。2012年一季度,据三河市金融机构反映,符合银行信贷要求的有效信贷需求大量减少,农村信用联社有2亿元合意贷款额度,难以及时发放出贷款,和前几年信贷需求旺盛而调控规模紧张影响贷款发放进度形成对比。这一变化更加加重了银行贷款难。从银行角度分析,缺乏贷款需求;从经济界角度分析,又认为资金紧张,形成“信贷疲软”。“信贷疲软”有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投资项目减少,投资热情降低的因素。但是银行经营方面同样也有问题,随着经济形势变化,银行开发新贷款品种难以在基层发挥作用,基层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仍是以房地产、国有土地等抵押为主,没有抵押就难以发放贷款。目前表现的“信贷疲软”,是银行不能放弃只有房地产、土地才是有效抵押品的老观念造成的,缺乏针对企业信用状况和特点开发的信贷新产品。
促进县域信贷结构调整的对策
首先,应正确认识产业结构调整与信贷结构调整的关系。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而信贷结构的调整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达到优化和调整信贷结构的目的。
其次,地方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巨的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政府部门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来抓好这项工作。只有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保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