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舞蹈艺术理念论文 » 正文

纳西族舞蹈特性分析

2021-4-9 | 舞蹈艺术理念论文

本文作者:张珏? 张珏璇 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独特的节奏性

从舞蹈形式的节奏来看,热美蹉的独特艺术形式和民族背景,也注定了舞蹈具有无统一规则的节奏性。它一般都是即兴的表演和唱词表达,没有规定的步伐和规则的节奏。从几个地区的采集情况比较得出,一般的基本步伐以5拍、7拍的居多,装饰性动作以3拍居多。这与热美蹉的唱词很有关系。据记载“在古老的东巴经中诗体文学都是以奇数写成,而这些作品都是用特定的曲调颂唱而成……东巴的咏唱调以纳西族民间的传统曲调为基础,保留了纳西族古代民歌曲调的一些风格特点。”这也充分证明了热美蹉的舞蹈节奏,不是偶然形成,是与唱词、文体共同协调而成的。

根据各个地区的特色不一样,像宝山乡长松村的热美蹉一呼一应,顿挫感明显;而大东乡文明村的热美蹉以悠缓穿插顿挫的跺步和跳步;太安乡花音村的热美蹉一直保持缓缓的节奏型。所以不同的地区,热美蹉的动作节奏也是不尽相同的,表现的情感也是力量和柔和并重。然而,从内在节奏看热美蹉,不得不被这样悲伤而痛苦的艺术形式所打动。热美蹉最初是在人死去之时所跳所唱,唱出的词句都是悲切的情绪,跳舞的动作没有大幅度的跳跃,也没有夸张的上肢动作。

基本动作都集中在脚上,配合哭腔和唱词,悠长缓慢的诉说死者生前和后事。这样形成了,热美蹉悠慢的节奏型。因为纳西族地区素有习俗,遇到谁家有人去世,亲朋好友相聚在此家一跳一唱就是通宵达旦的进行,时间跨度比较长,所以根据场地、人数、情绪的因素,也不可能动作持续欢快、跳跃、夸张。通过对热美蹉的动作节奏和内在节奏来看,它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节奏,更在于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浓缩和民族信仰的体现。

原始遗留的造型性

圈舞代表着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审美趣味和生存需要,也可以说是民间舞蹈的鼻祖。圈舞作为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从人类产生舞蹈以来,圈舞以流传最广的古老的、风貌遗留至今。热美蹉舞蹈现今保存下来的舞蹈队形只有一种,即以顺时针绕圆或快或慢的运动。藏缅语民族大多数同样保持着这一舞蹈形式,然而,热美蹉的舞蹈形式特征是动作简单,队形单一重复,无复杂变化,脚下节奏也是以单数5步、7步为主。

这样的携手绕圈歌舞的场景与出土的文物新石器时期,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陶盆”有很大的相同之处,可以透视出原始舞蹈的造型性。虽然过去了千年,但是现在看热美蹉,仿佛是时光倒流回到了远古,所以热美蹉被誉为为“活着的音乐化石”。从动作的姿态造型来看,热美蹉保持自然体态,上身稍微前倾;下肢半蹲屈膝,有弹性;上身前后律动,双手甩压手;跨部没有明显动作,一般为主要重心点。这样一个体态和动律,促使热美蹉的动作保持对称和平衡。比如太安乡花音村的热美蹉,一直重复着一个队形一组动作。

即圆圈队形,动作为上步并腿踮,退步并腿踮。这样的形式创造出与其他地区热美蹉不一样的特点,圆圈的线条给人柔和流畅、生生不息,简单重复的动作又给予画面构图的力量,同时以古朴的审美眼光来欣赏这原始的舞蹈,同样是震撼而包涵多重考究价值的宝贵文物。综上所诉,纳西族民间歌舞热美蹉的舞蹈艺术特性,归根结底在于它的直观性。舞蹈把节奏可视化、把情绪外显化,通过动作动律、队形构图来窥视纳西族原始宗教信仰,舞蹈的世界反映了纳西人追求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淳朴自然的审美意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