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户外运动论文 » 正文

警校设立户外运动的可行性

2021-4-9 | 户外运动论文

作者:文晶晶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警察类院校开设户外运动特色课程的意义

(一)有利于深入贯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宗旨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将课程目标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纲要》指出高校体育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开发自然资源。新课程目标的构建从根本上摆脱了学科中心论,价值取向的重点由知识技能转向了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高校警体教学过分重视警体技能的系统性和完善性,使学生处于接受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学习环境中,户外运动的健身性极强,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和改善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在开阔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要克服地理方面的种种困难:高原、山地、湖泊、险滩等对学生的体能的要求很高。反过来,特殊的地理环境会使学生的各个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如运动系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同时在严寒、酷暑、风雨等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户外运动,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免疫力也会相应增强。[3]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传统体育教学引入到大自然中,由原来的单向教学转变成在大自然中的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户外运动所包含的项目群中的一些项目,相对运动风险性较大、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根据环境做出不同身体和心理反应,能较好地锻炼学生处乱不惊、坚强果敢等心理素质。

(二)有利于对传统警体课进行有效的充实与提高传统警体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擒拿格斗(擒拿、拳击、摔法、散打)、缉查战术、警用枪械、驾驶等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不全面,由于单一机械化的动作和长时间重复地练习,对大脑皮层的单调性刺激,使学生产生厌倦、漠视以及畏难情绪。户外运动以其环境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一方面,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发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缓解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难题;另一方面,还可弥补传统警体教学技能性、实践性、套路性强化训练特征过于突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过于呆板等传统弊病。户外运动重视参与者在情感体验与集体分享中得到身心的锻炼成长,如攀岩运动中的高空作业和冲坠下滑对克服恐惧和心理障碍的锻炼,拓展训练中的团队合作项目对心理体验和团队精神的体验等。此外,户外运动不仅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心理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有较强的锻炼,对学生多学科人文知识的构建作用也是相当突出的,如在户外活动时会接触到地质学、植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传统警体课所不具备的。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90后”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个性独立,自信张扬,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单纯的警务技能训练过分看重身体技能的发展,使学生容易在思想上产生畏难、厌恶甚至漠视的不良情绪,致使很多学生在走出校园,无人监管的环境中,不愿再轻易涉及体育项目的锻炼。户外运动具有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等特点,其诸多项目的开展设计均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利用身边现有资源,在他人或团队的协作和帮助下完成任务,体验在克服了困难后而产生的强烈成功感,正确的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增强意志,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学生也极易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到与项目发展相吻合的切入口,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挖掘自我潜能,促进个性发展。

警察类院校增设户外运动特色项目可行条件分析

(一)警察类院校及相关部门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警察类院校的警体教学不同于普通院校的体育教学,它是培养我国未来一线刑警和国家安全部门警务人员过硬身心素质的摇篮。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身体运动技能是他们日后从事繁重警务实战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警察队伍核心战斗力的集中表现。随着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日渐凸显,基于警察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特殊性,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警体教学在整个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发展价值和保障意义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和肯定。除加强对警体课教学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与时俱进,重视教学师资队伍整体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新,加大专项资金以及政策措施在体育教学部门的倾斜力度,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警体课程内容项目的建设开发。

(二)新形势下警务事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警察的职业特殊性要求警务人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身体的灵敏性、耐久性,对不同环境的迅速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决定了他们在执行任务时要警惕、勇敢、机智、顽强、果断,具有较好的独立完成任务的沉稳心理素质。[4]社会的不断发展,反映在警务工作上,一方面,严重暴力犯罪、团伙犯罪和智能犯罪等犯罪形态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突发性事件等发案率呈急剧上升的发展趋势。一名合格的警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智力、合作意识、稳定心理、高尚品德、顽强斗志等诸方面的良好素养,通过一系列艰苦、激烈的体能、技能、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磨炼,培养学生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使其成为预期的合格人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户外运动项目中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实现。

(三)过硬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必要的场地器材和基本装备,是户外运动最基本的物质资源,也是高校户外运动开展实践的可能。警察类院校重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善的多功能训练场地和室外实战训练的高质量户外装备如帐篷、背包、睡袋、服装、鞋、炊具、地图、指南针、电池、太阳眼镜、刀、急救箱等,这些装备相对普通院校来说更为专业、齐全和安全。在开展户外运动过程中,少不了相关的人力资源,如生源、师资、专业的管理人员等。[5]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言,警察类院校的大学生通常优于普通类院校大学生的体质,而充沛的体能、健康的体魄恰恰是从事户外运动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同时,警察类院校对体育师资的要求更高,从专业素养、文化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都要相当突出,他们不仅有专业的运动学习背景,又熟悉警务实战技能的教学训练特点,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较快适应新项目和新内容的教与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户外运动项目与警务实战技能的较好融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