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中医文化论文 » 正文

中医文化与中医发展论述

2021-4-9 | 中医文化论文

作者:王英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转变成现代医学疾病的中医病名原来属于中医学范畴的一些疾病,如白内障、癌(岩)症、疹、痘、哮喘等,很多中医工作者也已经习惯于寻找现代医学的理解方式。在与临床中医的交流中,他们对白内障是晶体代谢紊乱引发的晶体变性非常了解,应该说这是当代中医工作者兼学西医学说的一种表现。但这些医生对现代医学的表述,也说明白内障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疾病名称。再如一些皮肤疾病,如疹、痘等,都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疾病名称。人们对青春痘的理解大都与中医理念无关了。中医学者对上述疾病从中医学角度进行探讨,即使在当代文化下仍然可以获得普遍接受。

中医学对很多现代疾病的理解,仍然可以引发学术界的相关争鸣。这样学术争鸣之后,人们就可能树立起中医理念。比如白内障,现代医学对病理的解释归于代谢紊乱,这也同样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理解,却轻易取代了中医学白内障概念的地位。问题同样在于现代医学的解说是白话的。白话是当代人使用的语言。作为医患沟通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解释时要注意使用病人能听得懂的语言。如果不能让患者听懂,将会带来诊断、治疗等障碍。

一种中医病名被分解成多种现代疾病比如癃闭,被分解成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尿道畸形等。从现代医学病理上讲,增生是细胞数量的增多;肥大是细胞体积的增大。于是,癃闭逐渐成为很少被人提及的病名。头痛,被分解成血管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而每每患者被确诊为这些具体病名的时候,医生感到了一种踏实,患者感到了诊断的精准。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解析中医学疾病正成为一种文化,常见语句是“传统中医学认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在很多疾病的分类中,也存在着中医学参与探讨的空间。比如消渴,现代医学可以找出有此典型体征的疾病若干:尿崩症、甲亢、糖尿病等。面对这种情况,中医学可以做出两种选择:放弃消渴理论的制约,把消渴看成是过时的理论,然后加入对该类疾病的探讨中;还有一种是用新医学观念来解释高消耗应激的各种形式,从而解释了消渴理论下的处方对各种病因下的消渴症都有效果。在这些方面,中医学人士的相关工作也正引起国内外重视。

对中医疗效尚在而理念消失现象的反思对于现代医学已经确切解决的疾病,如阑尾炎、心血管搭桥手术等,应该给予支持和尊重。这种尊重现代医学的态度,是医学伦理的要求。但是,在前面提到的很多疾病的治疗上,中医学治疗方案有效,甚至还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可是中医学理念却在消失。这种疗效尚在而理念消失的现象,应值得反思。在科学技术哲学角度,有效的实践应该获得更好的解释。也就是说,现象是理论发展的基础。中医学的有效性,正是理论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做得不足。研究者大量徘徊于原汁原味的坚持和中医现代化发展之间,长期进行着可行性论证。这种情况只是给了热爱中医的人们带来更多的期望,尚不足以建立适于发展中医学的文化氛围。

辨证与辨病的并重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优势。但是,中医学如果因为坚持辨证施治,而放弃了对“病”的探讨,那些希望明确知道自己所患何种“病”的患者就会更加倚重现代医学的诊断,也会倚重现代医学的理论表述。事实上,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中医学原有的理解仍然具有巨大生命力。比如中医学的疟,是指寒热往来的一种病情,并非指疟原虫感染,尤其是像康熙北征葛尔丹的时候,蒙古草原上根本就没有疟原虫生长的环境。再比如感冒,细菌和病毒感染只是引发免疫应激状态的常见外因,而疾病的本质仍然是免疫应激,因此即使对流感进行辨证施治也是合理的。中医的治疗优势,应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中医学界应该向患者输入中医学思想、进行相关疾病的学术争鸣,积极诠释现代疾病的发生机理,从而把中医理念扎根于临床之中。否则,中医学很可能从临床方向转向养生、气功、食疗、美容等领域发展,进一步丧失在本土的主流医学地位。

失去文化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医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文化中,这正是能够依然生存的理由,失去文化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中医文化的弘扬,应该立足于医学本身,而不是转向与健康相关的健身领域。这需要更多的中医界人士,针对各种当代疾病进行学术争鸣,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氛围,构筑一种医学理念,然后建立一种普遍认同的健康生活方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