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对外汉语论文
作者:张心 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文化接触是这种跨文化交际的第一阶段,它并非一种自发而生的社会历史现象,而是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适时出现的。对于跨文化交际者而言,异文化接触是一个由熟悉走向陌生的过程,交际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如丧失安定感等心理行为变化及情感障碍。在这一阶段,语言学习者很有可能因为缺乏某词、某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产生误解,直接影响交际的效果。因而,为促使跨文化交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每一位参与者都应事先了解交流对象的文化背景,主动探寻语言交流中反映出的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等特殊文化因素。所谓文化冲突,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之间因相互接触而产生的竞争、对抗状态。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与表现形式,文化冲突是由文化交流与传播而引发的具有必然性的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概而言之,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主要呈现为以下三种形态:
(一)特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同集团、民族之间的文化对抗不同社会集团、不同民族的文化,其价值目标与取向各不相同,而且大都认为自己文化的价值目标与取向最优。因而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碰撞、对抗,甚至出现消灭对方文化存在的企图。
(二)泛指不同性质文化间的矛盾与对抗这一类文化冲突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或是同一文化体系下其亚文化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乃至相互否定。文化冲突在改变原来文化性质的同时,还可能产生出新的文化特质。
(三)专指众多民族文化的危机中所存在的有关文化模式或精神方面的对抗文化精神或模式因为无法有效规范个体和社会行为而由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某一特定民族文化占优势而陷入危机,新的文化精神或模式遭到了旧文化精神或模式的抵制和排斥,新旧文化之间因此而展开的对抗。
文化融合指的是异质文化间相互接触、相互融合和推陈出新的过程。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时往往都会坚持自己的文化“灵魂”而排斥其它,不过也正是由于文化在其融合过程中对各种文化要素的取舍和重新组合,才使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文化接触、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文化冲突问题发展演变的三种形态,也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文化接触是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前提,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两个辩证统一的矛盾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但文化融合才是跨文化交际的主流。为有效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提升教学质量与文化交流的效果,促进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交往模式下的文化和谐,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有突破性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因素,因而,探求消解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问题的对策还是应该以教师为突破口。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使命感。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汉语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承载着中华民族厚实凝重的文化与历史。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文化知识的渗入也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如果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对本民族的文化都不能够很好地领会、掌握,那实现文化和语言的传播更是无从谈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只有恰当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文化冲突并兼顾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其它方面,让课堂中的师生文化冲突及生生文化冲突降到最低,才能使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性更强、传播效果更佳。
其次,对外汉语教师要建立多元文化立场。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跨文化工作者,对外汉语教师应面对多元文化的现实,建立多元文化立场。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坚定地代表本民族的文化,更应以客观、公正、兼容、理解的态度来面对文化背景各异的语言学习者。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了解自己文化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多的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在面对文化冲突时,站在对方的文化立场上去理解,恰当处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师胜任该项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
再次,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初次接触汉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自五湖四海,因此对外汉语课堂完全使用汉语教学是不现实的。如果对外汉语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具备丰富的外国文化知识,这将会对教学工作产生极大的帮助,也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知识。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任何内因和外因都会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变量与自变量。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设计与研制的教学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位好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坚实的语言文化功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