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艺术教育论文 » 正文

院校艺术教育发展探究

2021-4-9 | 艺术教育论文

作者:束霞平 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境遇

(一)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冲突与高校艺术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时髦而并非价值中立的词汇———全球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及背后的价值选择。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它虽发端于经济领域,但早已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全球化的影响和播撒不只是停留在经济和国际交往上,文化的全球化日益在凸现出来。美国文化的‘全球化’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代表美国饮食文化的麦当劳的‘薯片’、代表美国电影文化的好莱坞‘大片’、代表美国信息文明的硅谷‘芯片’。西方主流国家的强势文化对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英国学者汤林森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是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虽然汤林森说的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文化全球化传播的力度和强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其发展势头不容忽视。”[2]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认为相对于政治经济的“硬力量”,文化是一种“软力量”,但是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持续不断的。可见,作为一种全球性事实基础上的价值观与文化延伸,全球化作为一种大背景,承载并传递着不同价值观与多种文化,把世界原有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加彻底地呈现在认识主体的面前。“大学作为保存、传播和创新知识的机构,随着知识荷载的价值不断垒砌,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文明冲突的先锋领地。各种文明以知识为载体在这里聚集、交汇和对话。”[3]高等教育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显然对文化的变迁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面对汹涌澎湃的全球化浪潮,作为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大学就应制定与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选择、批判、传承、传播、适应与创新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高等教育的文化使命。文化,尤其是艺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艺术文化交流与传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冲突大背景,高校艺术教育作为各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加强各民族文化学习与交流,拓宽大学生的审美视野,进一步认识世界各民族艺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在东西文化的对比研究和在全球化语境中观照本民族传统的发展,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文化的认识水平,引领社会文化发展。这也是高校艺术教育的文化使命。

(二)大学文化导向的反思及文化自主意识的提升

在全球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虽然对文化帝国主义、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文化相对主义等观点的批判和驳斥的大有人在,但从文化资本到文化产品,从语言教育到宗教信仰,从影视传媒到纸质书本,都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来认识文化的特征、传承与创造,以及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这无疑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课题,这将深刻影响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而目前我国仍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旧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价值观被动摇,此时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价值观又没有确立或没有被广泛认同,所以在新旧文化价值观的更替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价值真空或称之为文化价值失范。这必然会给社会当然包括大学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比如传统道德经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政治文化被多元文化所稀释,传统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碰撞,致使大学文化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今,面临着“后现代、后工业化”的知识经济大潮的高等学校,已不可避免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一方面现实大学人文精神的匮乏;另一方面当今的高等教育正在进行规模化发展所带来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人文教育软弱,所有这些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呈现出一系列大学生“人文危机”现象,一些大学生在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中所表现出来的拒绝传统、技术至上、智慧欠缺等弊端。2004年《环球》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大学生———危机四伏的一代》的文章,文章提出当下大学生综合素质严重下滑,归纳了大学生的“地狱症状”:诚信危机、道德失范、心理失控、情感迷惘……[4]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大学生受到社会消极因素影响表现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等急功近利的思想,使他们失去了大学生应有的纯朴、浪漫、激情与执著,过分看重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文化素养及艺术审美素养的培养。据相关学者对部分高校非艺术类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会五线谱的占8.4%,会素描的占12.8%,8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音乐水平在一般以下,64%的学生缺乏感受音乐的基本素养。[5]本人在对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文化素养调查时也发现,有65%的同学希望更早地接受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有19%的同学认为目前教学基础理论课课程安排合理,其余16%的学生对该问题没考虑过。对问卷中“你对绘画基础课、设计基础理论课课程量安排的看法”的提问,30%的同学回答“课时量偏多”;当问及“你对专业课程量安排的看法”时,其中51%的同学认为课时量偏少。尽管有69%的学生认识到“在大学里开设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很有必要,它能够提高设计修养”,然而我们在问卷中罗列了15本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书目,其中读过一半以上的仅占10%,对所读书目大多数集中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读过《科学发展纵横谈》、《中国文化概论》、《论语》等著作的学生数量很少。这一方面反映了大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于专业技能学习的迫切心情,但同时也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理论课、设计文化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等课程的忽视,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6]究其原因很多,其中与全球化所带来的大学文化价值多元影响是分不开的。这或多或少致使大学生的文化导向存在一定的缺位,出现了大学生文化自主意识的缺失现象。尽管我国高等学校在这一大背景下,也面对着许多无奈,尤其是大学文化安全及大学文化自主意识缺失,但作为文化的传播、倡导与实践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的培育和呵护者,大学责无旁贷。高校艺术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得以延续和更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主意识的培养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

Top